原文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注
【感而遂通】,邓艾民注,《易·系辞传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发而中节】,陈荣捷注,《中庸》第一章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廓然大公、物来顺应】,陈荣捷注,明道《答横渠先生定性书》(《明道文集》卷三,页一上)曰:“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笔记
陆澄说:“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然是私欲,然而闲思杂虑为何也是私欲呢?”
王阳明说:“闲思杂虑的根也是在好色、好利、好名上,仔细体会,你就能明白了。比如,你心中绝对没有做劫匪盗贼的思虑,为什么呢?因为你根本没有那个心。如果你能把货、色、名、利等心,都消灭个干干净净,就像你没有一丝劫匪盗贼之心一样,只剩下一个光明澄澈的心之本体,看看还有什么闲思杂虑?这就是‘寂然不动’,是‘未发之中’,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私欲的根本在心中有个我,我的名声,我的职位,我的钱,我的房子,我的这个,我的那个。有这么多东西牵绊,心中哪能没有闲思杂虑,不是想要获取,就是害怕失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写文章时有闲思杂虑,担心文章发出去,粉丝不满意,掉粉了,担心阅读量上不了“十万加”,担心文章中的观点引来别人攻击自己。这些思虑,都是有个我的名声、地位、钱财在作祟。
如果真的领悟了万物一体,消融了这个我,就没有什么闲思杂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