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今天这篇文章是因为很多公众号过分宣扬旅行有多么重要,多么必要,就算穷游也好,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通过旅行,甚至穷游去“长见识”到底值不值,有没有用?
宣扬旅行的意义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反复出现的话,“当你去过超过50个国家,你就会明白很多自认为非常自然的事在其他地方完全不是一码事,你也能更多地宽容他人,接受差异”
,愿意大概是这样。这段话没有错,能够去过超过50个国家的人,视野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当然会有很大不同,可是,能这样做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我归纳了一下,大部分是由于职业需要(像主持人,驻外记者),或者是经济实力殷实(上层人士)。这些人是能够轻易做到并且也能没有顾虑地享受旅行的。
但是对于我们中下层的普通人呢?
当你耗尽自己的财力去穷游,由于你没有多余的财力做支持,在你的旅行中,你是不可能专注思考旅行带给你的意义的,你还是会被经济紧张逼得不得不去思考旅行过程中出了什么意外怎么办,回来之后怎么办,相当于,你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苟且”;
另外,如果你没有足够多的知识背景作为填充,即便是到了一个旅行价值特别高的地方,你也只是走马观花,这些旅行圣地对你来说也只是你的世界里多了一些新奇的事物,并不会对你再有更多的价值,最多,作为谈资。
华与华公司的老板华杉老师就说,别人都说要走“7+2”,要爬过世界七座高峰,要去南北极,但他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觉得人才是最高的山峰。登顶珠穆朗玛,不如读一读凯撒的《高卢战记》。繁华的万千世界,终会凝结成人类智慧的结晶。
这里我不是说旅行没用,只是脱离了经济支持和知识背景的旅行总是少了很多意义,沦为现在很普遍的“打卡”。
对于上层人士,他们有财力,当然可以在假期斥巨资去旅行来丰富他们的经历,但是对中下层和很多农村孩子来说,读书一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认知和见识的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书作为一种资源已经很容易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这不是行不行的事,而是愿不愿意。要知道,学习和读书是很反人性的东西,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事。可是,如果你出身不高,又想上进,读书就是你的机会,在上层人士的孩子全世界旅游的时候,你在图书馆沉住气,咬住牙,在被他们遗忘和抛弃的地方继续前行,收获的又何止是“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