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基本解读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创作于劳伦斯写作的晚期,对爱情、**、工业时期的社会现象都表述的非常之经典。
查泰来夫人康斯坦斯·康妮的情人有两位,一是来自爱尔兰曾在美国写剧本赚了大钱的青年麦克里斯,康妮将他形容为老鼠,对其的感情里含着怜悯带着厌恶;另一个是与康妮发展为情人,怀孕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挚爱庄园守林人密勒斯。
作品中婚外恋的合理化、爱情如何突破阶层之间的桎梏,女性在婚姻中的自我觉醒和救赎,两性爱情的发展过程等,劳伦斯都给予我们一场精彩的陈述,让人彻悟和反思,尊重自然和人类本性。
1
劳伦斯的情节推动让康妮的婚外情合理化
出轨被认为是不耻的,可劳伦斯却在《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创作出最合理的情节,让康妮的出轨合情合理甚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很多读者都没有质疑主角的出轨,反而为她的出轨喝彩,觉得她真是个勇敢的女人。勇敢的因素有康妮打破了阶级之间的偏见,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能够真正的做自己。
初时康妮尚不认为与丈夫查泰来爵士的相处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度过了一段欢快的时光。
康妮的父亲也告诉她:你得为自己想想。康妮尚且不以为然。
“刚开始,他什么都跟她讨论,单调、坚持、滔滔不绝的讲,她用全部身心的力量来响应。她的整个灵魂、肉体和欲求好像被挑动起来,移入了他那些故事里,这使她兴奋,使她入迷。”两个人的精神一致,但肉体上,却互不存在。
书中在谈论到精神生活时,说道:如果只有精神生活,就像一只被摘下的苹果,将苹果与树之间的有机联系切断了,落地的苹果就会腐烂,内心就会因为脱离苹果树而怀恨。
康妮与克里夫之间的精神生活,就像脱离了树木的苹果,克里夫的内心开始怀着恨意,迟早会腐烂,只是腐烂也需要一个过程,克里夫从身体到心灵的残缺也是一个过程。
康妮渐渐觉得这宅子“欠缺感情来组织它,使它有生气。”可见康妮与查泰来的感情在这些单一枯燥的生活过程中,不断消磨,渐趋于无。她觉得这座山庄开始荒凉起来,生活是在一片虚无之中,周围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实则是内心里的荒凉开始向外蔓延,内心的虚无之感开始繁盛,康妮觉得一切像是梦境和幻象。
康妮的父亲评论克里夫查泰来的写作时,说他那些东西,是没有内涵,不会流传的。
这时,康妮的眼中开始出现朦胧和疑惑。可她尚且不解,父亲所说之意。书中借着父亲之口,对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预示,更是一个经历过婚姻生活的成熟男人对自己女儿的善意提醒。
康妮的父亲知道婚姻里面对一个无内涵的人,是无法维持长久的,间接的提示康妮:她的丈夫是个怎样的人!
她搬来的第二个冬天,父亲发现了康妮的日渐消瘦,父亲说:“康妮,我希望你不要让情况把你弄成个半**。”
出于对女儿的爱,康妮的父亲甚至与克里夫查泰来谈及这个问题,却不欢而散。
父亲的话,对康妮也有所触动,只是这触动远远没有到让康妮觉醒的地步,只是找到一个出口罢了!
康妮渐渐觉得自己像是没有实体,什么都触摸不到。她的内心开始渴望触摸,渴望实实在在的东西,可是她的思想上却没有意识到,又或许她意识到了,又对克里夫的情绪颇为照顾,对那些来到山庄的人表现出一副不苟言笑、沉默的样子,她开始避免与任何人的接触。
越是反常的事情,越是内心挣扎的表现。她不与人接触,但是内心却开始不安,这种不安将她折磨的日渐消瘦,甚至开始扰乱她的正常生活,她开始逃离克里夫身边,越加的喜欢独处。
在这里劳伦斯将一个女人的内心和身体感受描述的栩栩如生,他没有直接描述她的转变的因由在哪里,却打开了一个缺口,让康妮开始对自己有隐约的认知,埋下了一粒种子,可是这粒种子尚且处于朦胧蒙昧状态,只要透过一点阳光雨露,它便能够发芽壮大。
这时康妮的父亲又家了一把火,他建议自己的女儿去找个情人,而康妮找的这个情人就是来家里做客的爱尔兰作家麦利克斯。
可是麦利克斯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爱人,也并不能帮助让康妮走出这段晦暗、虚无、荒凉的婚姻。
爱情在阶层问题中被升华
阶层的生态壁垒有多难以打破?就像初始时劳伦斯对爱尔兰青年作家麦利克斯的描述一般,他不是出身上流社会,却偏偏往里钻,却有那么多人整他。
对于故步自封的群体阶层来说,不见得多团结,可是却会在面对入侵者时一同打压,以保护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和资源。
麦利克斯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有胆量又因被排斥而显现出一种脆弱可怜,康妮因此可怜他,这怜悯里又带着一点厌恶。康妮因这点怜悯对他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当他们之间产生亲密关系时,康妮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她会怕克里夫伤心,而选择隐瞒。而麦利克斯也对自己与康妮之间的事情有清醒的认知,他清楚自己的地位,他也没有把男女之爱与个人混为一谈,所以他说:“很高兴你说我人好,而不是说你爱我……”
麦利克斯感激康妮的善意,却不会因为这些善意而去选择打破和康妮之间的阶层束缚,他和她保持距离。
可是这段露水姻缘却没有让康妮满意,她觉得若有所失的茫然失望。她知道麦利克斯是没有能力真正去爱一个人的,他是个内心绝望的人。
阶层的观念在他屡次向上层阶级冲击失败后,他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认知,觉得阶层不可打破,哪怕康妮给了他“赋予着爱情”的一次逃脱机会,他自己却潜意识的选择了放弃,还将内心逃避不敢面对的情绪归结为康妮的错,在最后一次相见时狠狠的羞辱了康妮。
经过这段感情,康妮突然觉醒了,她开始想要拥有“一个男人绝大部分的生活”,可是克里夫却没有办法给她,麦利克斯也没有办法给她。
康妮被困在围墙里,觉得生活像是一场梦或是一场混乱。康妮渴望能够走出去,可是路途在哪里,她不知道。
与麦克里斯的爱情,与康妮来说是一次出走,是一次对她和克里夫婚姻的逃离,她觉得人在心灵上需要这样的出走,可出走后依旧要回家,依旧要回到克里夫查泰来的身边。
可是康妮的内心深处依旧想要逃离,而且越加的想要离开,从她不断的外出散步,可是依旧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些无望、茫然、孤独。
度过了一段绝望的生活,直到康妮遇见了守林人密勒斯。
除了婚姻里的问题,更加不可调和的是,康妮爱的男人被克里夫当做不顾惜姓名的下等人,当感受到密勒斯与克里夫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时,康妮开始恨克里夫,并决定离开克里夫。
爱是一种生物性的驱使,驱使我们打破阶级、打破偏见,与更广阔的世界相连接。
3.
在婚姻审视中,自我的觉醒
康妮第一次遇见守林人时,康妮觉得这个人有点像是上层阶级的人,可能是位军官,劳伦斯对男主角的着墨特别多,反复的提到守林人密勒斯对周围的漠视,可却在看到康妮害羞的时候有那么些温柔的意味。
在这时,阶级冲突在康妮的内心开始出现,她在情感上认为密勒斯看起来像是上等人,可事实上密勒斯只是村中的原住矿工的后代,而康妮的丈夫克里夫是个阶层观念根深蒂固的人,克里夫则十分排斥向上爬的下等人。
遇见密勒斯,康妮第一次开始反思。她对自己所过的生活感觉失望,康妮开始审视自己的生命,也开始反思以往和现下生活的不同,从前那个鲜活的生命,现在看起来干瘪、失去生机似得,康妮反思到:这是因为这具身体和灵魂都被压抑了,但是她内心仍充斥着希望。
康妮也开始审视自己的婚姻:和克里夫的婚姻是她的要责,就像每一对婚姻内的男女都有“责任”的束缚,康妮是个负责的人,和克里夫的婚姻内,她承担她所应该做的一切责任,甚至比一般的女人都更负责一些,处理克里夫所有贴身琐事,可克里夫开始习以为常,并视为理所当然。
克里夫对康妮的婚姻里,没有温情和亲情,只是一种有教养的,冰冷冷的体贴周到。克里夫虚荣、冷心、对人没有温馨真情,腐败、岌岌名利、冷漠、孤立、自视为统治阶层。
这时,康妮感到自己和克里夫婚姻中的问题,他们之间所有认知都是不同的,康妮所接受到的教育与克里夫本质上不同,矛盾直到这时开始激化。
就像许多失败的婚姻里,初始我们会出于各种因素,以为自己可以处理婚姻里的理念不同,用各种理由麻痹自己,可是渐渐婚姻里因为各自理念不同,又因为爱情的消逝,亲情关系的疏离,甚至对彼此付出视为理所应当时,矛盾就会不断发酵,直到找到一个契机,所有以往的矛盾开始变得尖锐起来,并被无限放大。
这时,有人尽管有人告诉康妮:她必须有自己的生活。康妮也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焦躁,她觉得每一天都是折磨,她开始失去生命力,丧失活力,可见康妮的内心多么挣扎。
康妮开始直视和克里夫的亲密关系:“像寄生物一般依附在她的生命之树上,是开不出美好的花朵的。”她开始一个人弹琴唱歌,享受一个人的孤独时光。
可是依旧不能摆脱掉和克里夫的牵绊,她在用力的将这些牵绊,耐心的解开,可是这些爱的牵扯、婚姻的牵扯,是一下子解不开的,但是康妮已经有了解脱的感觉。
直到康妮遇见密勒斯,并和他在一起,她才感知到生命自然的律动。
克里夫认为:“中规中矩的感情比离经叛道的感情来得要紧。”书中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作者拉辛的诗歌告诉康妮,中规中矩的理性比感情更重要,这也是劳伦斯的一种反讽,其实只是暗示康妮在出轨时的内心挣扎罢了!
只是最后康妮说:拉辛的诗让人觉得像在做梦。暗喻着她和克里夫婚姻中的精神生活一般,像是一场荒凉、灰暗、无望的梦。
4
爱就是活下去的力量
保罗韦伯斯特在《爱情多美好》中写道:爱就是活下去的自然力量。
人们渴望爱情,为它而生,为它而死,人们渴望在关系中看到自己,也渴望维持一段长久稳定的两性关系。
在人生的最后,留在我们记忆里的故事唯有爱情。那些曾经奋斗过的光辉岁月,曾经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都会忘记,但曾经深爱过的人,定会不断出现在我们的回忆中,供我们回忆、品味。
这就是为何很多老年人写的情诗更能够撼动人心。《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生命中最后的篇章,也更加的触动人心,是爱与性灵之歌,是人与自然的唱响,是社会完美人格的一种乌托邦般的期待。
一个人一生若是不曾遇见爱情,是可悲可叹的,生命之与他们的意义就略显单薄了些。
书中薇碧山庄照顾克里夫的护士包顿夫人,她的丈夫是她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虽然他们在一起只有三年,可那些身体接触过的记忆,却足够包顿夫人回忆一生,她感觉自己的丈夫一直与她生活在一起。
包顿夫人所说:“一旦你让男人进入你的血脉中,事情就解不开了。”
而村上春树也曾在书中说:“这种乐趣必须趁着年轻充分地享受。尽情尽兴地享受...不能再做这样的事了,从前的记忆就会温暖你的身体。”
在康妮遇见了爱情之前,生活死气沉沉,内心空荡;但是遇见了爱情后,康妮有了重新再活一次的勇气,为自己,也为了爱情。
“你必须再生!我相信肉体复活!一粒麦子如果没有坠土死去,就绝不可能再生。番红花开时节,我必复出,迎向太阳!”
康妮想起了守林人,万物开始变得生机勃勃!她真正的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温暖。
5
主角之间从激情之爱到亲密承诺的过程
第一次相遇康妮觉得他有点特别。这位守林人的情绪变幻引起了康妮的好奇心。爱情的开始往往从好奇心开始,当莫名的对素不相识的人有好奇心时,是康妮命运的转折点,也是全书的转折点。
那片克里夫要维持旧传统的林子,康妮每日里散步的地方,原来还居住着守林人,那条通往林内的小路似乎预示着命运的突破口,劳伦斯的每一个情景描述都在为爱情的开始做着准备和铺垫。
第三次康妮遇见守林人密勒斯时,恰逢他在洗澡,康妮看到了他的腰部、背部。劳伦斯对于人心理的把握和语言运用的高超之处也在这里,仅仅是几个简洁的词语,寥寥数语,却将人物内心的冲突展露无遗。
两个人对于这个尴尬情景的内心戏,通过外在的描述让读者心内了然,因为这点意外的尴尬和康妮的羞涩,让守林人对康妮流露出和善可亲来,也让康妮想要对守林人了解更多。
她的欲言又止,她的芳心大乱,她的辗转反侧,她对密勒斯的好奇,愈发让她觉得他是个上等人,而密勒斯却对康妮产生认可,觉得:“她比她自己知道的要好。”
康妮从守林人密勒斯那里感受到一种坚韧有力又奇妙的生命力,她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那种束缚,她终于“漂流出来”。
主人公康妮正在一步步的觉醒中,发觉到自己的真实需求,也寻求到心灵最终的归宿。
守林人密勒斯和康妮一样都是孤独的人,他们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守林人密勒斯是清醒的孤独,是深思熟虑过后,躲避与世人的接触,而康妮是对现有生活的躲避,是对于克里夫婚姻的逃避,她渴望有人来援助她,渴望有人拥有她,以使她卸下痛苦。
他身上的沉着自持和耐心,以及偶尔流露出的温柔和不自觉的权威性,打动了康妮,康妮严重的期待之色,让守林人密勒斯动心,对她有产生一份怜爱,可是又不断挣扎,他知道他们之间的阶层鸿沟,不想打破,他对这种阶层之分感到厌恶和抵拒,所以他躲避着康妮,多次用乡下腔调与康妮说话,借以竖起一道墙,隔绝他们之间的情愫。
可是最终这堵阶层的墙被康妮的真挚和勇敢打破了,打破这堵墙的同样还有“生命”,是自然本性的彻底解放。
他们之间用最原始的灵与肉的碰撞,显示出人物内心真实处境。人的社会性,使得人是不可能脱离外界而生存的,与其说是密勒斯拯救了康妮,不如过康妮同样将密勒斯与外界连接起来,他们成为彼此的拯救者,在与周围的格格不入中互相救赎。
他们的爱情始于对蓬勃生命的感动,密勒斯养的小鸡孵化的过程中,让康妮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也让密勒斯对康妮产生人类最本能最原始的欲望,他们之间首先有了身体上的联系。
很多研究者在爱情的产生理念中提到一个概念:激情之爱,是由于我们在生理上被有吸引力的人所唤醒而知觉到的心理体验。
哈特菲尔德说:任何一种既定的生理唤醒状态最终都可以被归结为某种情绪,究竟被归结为哪一种情绪,取决于我们对这种唤醒状态如何归因。
密勒斯想到康妮时,心中是温柔的,他想要保护她不受机械化的贪婪人心所毁灭,她唤醒了密勒斯内心的占有欲和保护欲。
他们之间产生了欲望和依恋,便拥有了初步的爱情,这爱情刚开始时仅仅是激情之爱罢了!这爱情是人与人之间藉由接触而得来的温暖,是一种鲜活的生命律动之美。
密勒斯希望有人能够与他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机械化的贪婪社会,可是康妮在他看来是如此柔弱,这让他摇摆不定。
可密勒斯清楚的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势必要相守。“爱的牵绊难以松绑。”他开始想念她,他知道他余下的生命里多么想拥有她。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说认为爱情是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康妮和密勒斯的爱情经历过激情之爱,亲密关系的建立,走向承诺的过程,才最终完整。
他们之间有过忽而兴高采烈,忽而伤心绝望的过程。彼此之间的摇摆不定让他们难过,他们在这段感情里受过伤,也勇敢的解决问题,康妮逐渐成为能够与密勒斯共同抵御外界的女人,甚至发现自己的的感情时,比密勒斯更加勇敢的迈出脚步。
她开始向他袒露心声:她需要他来解救她,将她从自身内在的愤怒和抗拒的巨大力量中拯救出来。他缓和的、徐徐的,用温存和原始的力量将康妮带离恐惧、忧虑的漩涡,重获新生。
她从至美的令人敬畏的原始生命中,得到一种力量,令她生气焕然,使得她重新拥有了爱的能力,在她的眼中万物充满生机。
他们开始敞开自我,将自己的脆弱、自己的不堪倾诉给对方,将自己的内心赤裸裸的展示给对方,他们建立起内心上的亲密关系。
之后因为共同的理念,因为彼此之间的柔情,因为她对他的支持,她赋予他勇气,他决定对抗。并拥有了一个与他厮守、温柔相待,心中有他的女人,他们相互承诺彼此。
劳伦斯内心里完整的爱情过程本该如此,康妮的父亲很喜欢密勒斯,觉得密勒斯和康妮的爱情在挑战那不合理的衰老的腐朽的传统,而又对密勒斯挑起康妮内心的火焰而感到开心。
康妮和密勒斯也愿意为彼此承担后果,故事的最终是一个幸福的结局,真爱胜利。
劳伦斯对人类情感的自然表述
劳伦斯斯强调了人生为爱而奋斗,凭借爱而努力的必要性。他写道:“……无论男人或女人,生存的中庸之道是爱情,并且只是爱情。一旦获得且完成了爱之旅程,一个人便进入默默无闻之列,他成了他自己。”
书中克里夫的几位朋友讨论“性灵之爱”,诸如:“性灵生活需要一栋舒适的房子,像样的三餐,甚至还需要儿女绕膝盖。不过重点在那点本性上,它才是轴心,一切都是跟着它转向。”
在这句话里,我们也可以读出劳伦斯对人类情欲的尊重,它是男女之间一种自然的肢体语言,对彼此相爱的一对男女来说,是件美好的事情,它是一种沟通方式,让两个人更加的亲密。
一度这本书因为性爱描写尺度问题被列为禁书,但其实书中的描写称不上尺度有多大,全书只8处描写情色的细节,而且都算不上太过分的描写。
劳伦斯的这部作品真实地反映出劳伦斯健康切实的恋爱价值观,在揭示男女情爱的同时,将性爱上升到了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劳伦斯认为机械文明压抑和扭曲了人性,破坏了人类的完整性,这种压抑和扭曲使人类的精神和肉体都处于分裂状态,只有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才可能挽救被工业革命破坏的文明和人性。
于是,如何保持人的完整性,如何坚持男女之间的灵与肉的和谐统一,以及对健康完美的两性关系的追求,对理想的男女婚姻关系的探讨,自然成了劳伦斯探索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