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个人生活成长小日记
1409字 | 5 分钟只字不差阅读
这要从一段购房经历讲起。发小PG,从去年就开始计划购买一套新房作为今年的婚房,于是我陪同他张罗着看房,只要有一丁点空闲时间就上网看附近的楼盘信息,期间也陪他去过几个售楼处看,什么地段、什么价位、什么配套等系列的东西,最后在几回折腾下,终于看中了某地产的公寓性商品房楼盘,于是早早支付了一笔定金,稳住房源,计划春节后交齐首付和手续办理。事情的重点就发生在交首付的当天,发小PG和销售顾问发生了争执,甚至有责骂、责骂第一回接待他的销售员。
事后对当天发小PG生气的原因,我进行了罗列,主要有3点,内容如下:
1)销售顾问未表明身份是属于中介公司,而非售楼处销售顾问!;
2)未向朋友清楚说明购房的贷款利率!;
3)个人征信、银行流水等相关资料的办理,推卸办理责任!;
于是PG向负责签约合同的销售顾问咨询:
销售:当初他是属于中介的临时驻场销售顾问,具体的购房手续办理是他负责协助的。
PG:呐,他为什么不表明自己的身份呢?
销售:因为.....此时沉默.....不语......
PG:而且当时说贷款利率是大概5-8厘区间,之后问他多少,也不说!现在说签合同,就说贷款利率要1.2分,合同我不签!
销售:中介派来的销售员通常和客户的沟通和传达,都是模棱两可!这个就......
PG:感觉没交定金时,问什么问题都是可以!没问题!一但签合同,就另外一种说法!
从在整个过程下来,我作为旁观者,似乎很容易就发现了暴露在购房者和销售员两者之间的问题,但今天只讨论一个,那就是销售员的回答,也正是文中的标题《说话模棱两可的人,是什么心态?》为了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我在网上查阅了部分资料和案例,以下是我对疑惑的梳理:
什么叫《说话模棱两可》?
回答问题时,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
主要分两种:1.陈述事实,2.表达观点。
1.陈述事实:一件事情很少是简单从A发展至B结束,往往涉及多方面。要客观的陈述事实,本身就需要分为N个方面来陈述。如果对方是在123的陈述事实,而当事人认为对方在表达观点,那么肯定会产生对方说话模棱两可的感觉。
2.表达观点:表达观点还可再分为两类,一类是评价性观点,另一类是选择性观点。
1)评价性观点:iphone6怎么样?严谨的回答必然是分几个点:价钱、设计、配置,系统等多方面。再如评价历史人物武则天,那么观点会更加复杂些。表达评价性观点必然不是非黑即白,是辩证、多维的。如果非要从评价性观点中得出一个“是”与“否”,那可能一开始就错了。
2)选择性观点:你爱不爱我?爱。你更喜欢用ios还是android?ios。这些都是选择性观点。当然不排除有部分人选择困难,很难给出明确的选择性观点。
现在重新回到问题。发小PG在前期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他无非就是想听到到一个事实的陈述!而销售顾问给却是观点表达,评价性的观点表达!应该没问题!可以商量解决!等类似的回答!
从中反应的就不是沟通问题,而是对方心态问题。模棱两可!有意而为之!具体的原因相信此时的你也能想到愿意,也就不再展开篇幅进行叙述!
写到这里,我要感谢生活、感谢自己的点滴观察,一观察、一记录;一思考,一成长!现在凡是说话模棱两可的人,有问题!肯定有问题!谨慎怀疑!停止前进!
不知你是否也有相类似的经历,欢迎你在下方留言,每一条我都会看,都会回复,也期待看到你分享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