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引用这句民间俗语,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在公共场所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形时:
不要觉得,路人一定会帮你!
不要觉得,路人一定会帮你!
不要觉得,路人一定会帮你!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经过无人相助,无数女大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拐卖,看到这些血淋淋的事实,请不要埋怨路人冷酷无情,我们作为旁观者时,其实也未必会伸出援手。在社会心理学上将这个现象叫做——责任分散,即助人者人数的增加,导致个人责任感降低。人人都将他人想象成热心肠、敢于出手相助的人,实际上却没有一个人采取实质性的帮助,大家反而继续保持着旁观者的身份。所以,遇上需要帮助的情形时,不要天真地认为旁观者会自发采取援助措施。正确的做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以女大学生在公共场所遭遇强制拐卖为例):
1、引起旁观者的注意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有自己生活、工作节奏的人,也许并不会意识到需要自己帮助的情形。当然,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饮水机换水等,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提醒一下周围的某人就好。如果一个女大学生在公共场所遭遇到了强制拐卖,第一步应该要努力制造出动静——“哭、喊、叫救命”都可以,千万不要因为注意形象而扭扭捏捏。
2、让旁观者认定事件是紧急事件(需要帮助的事件)
请注意,这一点是非常容易让人忽略的!
对于旁观者来说,很多情境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往往不想将自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下——比如救一个夸张呼救的逃生魔术师,因而,旁观者的介入往往会非常谨慎,将一个情境认定为紧急事件会让他们承受相当大的压力。
以女大学生被拐卖为例子,犯罪人通常会让旁观者认为这是家庭的内部纠纷(说是跑出来的媳妇等),在这种情况下,旁观者为了避免插手家庭内部感情的尴尬,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当事人的哭闹、救命、或者诸如“我不认识他们”、“我叫警察了”这类的话语都是不够的——旁观者只会认为这些是气话,并不会出手阻拦他们。正确的做法是,大声呼喊并强调这是”拐卖“,强调对方是”人贩子“,必须让旁观者意识到,这不是家庭琐事,而是非常严重的、涉及拐卖的刑事案件。
3、让旁观者感觉到责任
我们试想一下,当你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事件,周围的旁观者仅有一个人时,他会不会出手相助呢?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作为唯一的旁观者,大多数人都会前来提供帮助,因为责任全部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因此,如果你自己处于需要帮助的情境,且周围有许多旁观者时,为了克服分散的阻力,你应该直接对某人指出:“嘿!我需要你的帮助。”
让我们回到女大学生遭遇拐卖的例子,受害人在呼救的同时一定要求助于旁观者的某一个人(这种情形下最好是青壮年):“大哥,背包的大哥,救救我,他们是人贩子,要拐卖我,我不能跟他们上车。”吸引他的注意力,将责任集中到他的身上!
总体来说,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执行起来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当事人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下往往容易忽略,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牢记于心。另外,笔者在这里也极力呼吁大家,在担任旁观者的角色时,能够勇做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人。传递温度,你我皆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