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网络侵权时,找到被告是第一要解决的事情,但网络侵权案件的一大难点就是无法确定手机另一端的主体是谁,因此代理人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确定被告。在已经穷尽平台救济手段后,而网络平台仍拒不提供用户信息的,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网络平台的方式要求披露用户信息。
第一,直接起诉平台要求承担侵权责任。
在起诉之前,权利人基本已经向平台投诉过,但平台会根据各种相关规定不予提供或不理会,这时,权利人就可以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为案由,直接起诉平台,侵权性质为帮助侵权。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姑且不论网络平台的侵权责任能否成立,但平台在收到我们的侵权下架通知后并没有采取必要措施,对扩大的损害部分应对承担连带责任,这个思路是没错的。
在诉讼中,平台基本会抗辩侵权内容是用户发布,平台只提供技术或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平台发布的信息已经履行了法定的注意审核义务,不存在明知或应知的过错,以此来将责任后果转由用户承担,此时,权利人可以要求提供侵权用户信息及平台规则文件,否则平台应当承担直接侵权责任。
第二,要求平台披露侵权主体用户信息或者要求平台承担侵权责任。
涉网人身侵权案件,我们可以要求网络平台披露ID的实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依据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第三条:原告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涉嫌侵权的信息系网络用户发布为由抗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请求及案件的具体情况,责令网络服务提供者向人民法院提供能够确定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的姓名(名称)、联系方式、网络地址等信息。
此时,依据上述规定,我方可以要求平台披露实际侵权主体,法院也会要求平台提供实际侵权人的主体信息,如拒不提供的,对平台来说有两个风险,一是可能被认定为构成直接侵权,不是间接侵权;二是可能会面临处罚,如罚款、拘留。对单位罚款是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第三,诉讼请求及管辖法院的认定。
诉讼请求通常有两种提法。第一是要求平台披露用户信息的诉请,表述如:请求判令被告披露用户(ID:XXX)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第二是要求平台承担侵权责任的诉请,主张平台在接到投诉后未处理侵权信息,应当对扩大的损失承担侵权责任。表述:要求XX承担侵权责任。
像网络名誉侵权、肖像侵权的,可以仅提出披露用户信息的诉讼请求,如果在告知平台侵权信息后,平台仍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同时可以要求平台承担侵权责任。
如果是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纠纷,平台在处理侵权信息中存在过错,或者对侵权信息明知或应知的,可以直接诉请要求平台承担侵权责任。
关于管辖。以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和网络人身侵权案件为例。
1.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在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难以确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终端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规定,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难以确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根据上述规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能确定的,可以以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确定管辖法院;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难以确定或者在境外的,方可将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视为侵权行为地来确定管辖法院。
2.网络人身侵权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也可以由侵权结果发生地即被侵权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五条专门规定:“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依据该条规定,涉及网络名誉、肖像等人身侵权案件的,可以在原告所在地法院起诉。
第四,诉讼过程中收到披露的信息后如何进行下一步
如在诉讼过程中,平台公司披露了用户信息,首先看信息是否包括身份证号码,因为有些平台并未强制要求实名认证,可能披露的用户注册信息仅包括手机号码,此时,还需要根据手机号码去对应运营商申请调查取证,或者由法院向运营商公司发函,查明手机号码在侵权时间段内的注册用户及用户实名信息。
此外,如果是涉及腾讯平台的侵权,起诉要求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披露信息的,披露的信息不包括用户的身份证号码,因为微信内部的实名认证是由财付通公司收集、负责的,相关实名信息并非由腾讯计算机公司管理,腾讯计算机公司仅需也只能提供微信号注册时注册人所填写的信息。
如果披露的用户信息有身份证号码的,可以直接提交追加被告申请,请求法院追加被告。
SUMMARY
综上,遇到网络侵权,权利人在取证完后应及时联系平台删除侵权内容、要求平台披露用户信息,如果平台怠于处理,可以起诉网络平台承担侵权责任、要求披露侵权用户信息,如果披露的用户信息没有身份证号码的,则可能还需要根据手机号码申请调查令,前往运营商调取手机号码实名信息,从而明确网络侵权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