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代诗人拥有社交媒体,他们会如何分享自己的诗词创作?

“网红景点”如今被滥用,在流量裹挟下,打卡拍照也成为了时尚。假如古代诗人也拥有社交媒体,他们又会如何分享自己的诗词创作?是不是也像打卡网红景点一样,疯狂地在朋友圈晒出自己的诗作?

当我们回到古代诗人的诗词传播方式中,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1、

黄鹤楼在唐诗中的地位

古代诗人常有模山范水之乐趣,自康乐公开辟山水诗这一赛道后。后在盛唐衍生出山水田园诗派,不仅有众多诗人参与,其创作成果也蔚为大观。其中以王维、孟浩然、常建等人的创作为代表。

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多姿,为山水诗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古代一些诗人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也喜欢题诗,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李白《望庐山瀑布》都属借景抒情之作,重在描写游玩时的心境和感悟。

黄鹤楼则可看作众多诗友比拼才华的重要见证之地。前有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勾起他乡之人的离愁别绪。


后有李白不甘示弱,挥手写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激发人们对江南三月明媚春光的神往。

当时的黄鹤楼可谓群集众贤,在盛情招待南来北往羁旅行役之人时,也点燃了众多风流名士的诗赋才华,让黄鹤楼的身影活跃在盛唐诗歌的殿堂。

因为他们没有朋友圈可以发!便直接把游览感受题写在了风景名胜区处。

时过境迁,当年名流们到此一游时,挥毫所留下的即兴诗赋,变成了历史文化遗址的宝贵财富。被篆刻在了石碑或墙壁之上,受到后人的敬仰。

2、

文人墨客向往的西湖

西湖其实并不大,不外乎普普通通的温山软水。

让西湖处处生辉的,正是散落在四周的灿烂历史文化遗迹。

孤山公园保存着帝王巡游江南所住寝宫的遗迹;苏堤是苏轼贬谪杭州时兴建的;白堤则是白居易的政治功绩;钱王祠里的碑文里竟有苏轼的笔墨贡献;苏轼又曾在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时,挥毫写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盛赞西湖盛夏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更别提西冷印社、岳飞庙、灵隐寺、林凤眠故居等,每一次的移步换景,都可能牵动别有洞天的人文之旅。

现代人在旅游时也特别热衷拍照,与各类诗赋碑文合照,展示自己作为文化人的一面。

但现代人的语言水准普遍不高,只能写“某某某到此一游”。况且提笔忘字是常态,字迹工整已经很难,索性朋友圈一般只发加过滤镜的九宫格自拍大片!

所以假如你还执着地在朋友圈写诗,仅仅分享自己写的诗,那么只能说是真爱。

3、

群贤毕集的兰亭

假如古代诗人们也拥有社交媒体账号,到底是会普遍提高朋友圈的诗词创作水准,还是古代诗人们的诗歌才华也同样会被淹没于沸腾弹出的新动态气泡之中?

也许,诗人们的朋友圈会更加精彩纷呈,线下诗歌集会活动,会为线上分享素材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古往今来,人都有社交的需要,诗歌酬和是文人之间的雅趣。但是创作这事,终究还是拼天赋。

木心年轻时在上海,也常常和各类青年才俊神交。饭饱酒酣之余,谈到尽兴之处,也往往赋诗相赠。是基于对彼此欣赏的注脚,贵在相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你把时间消耗在哪里,哪里就会成为你的软肋。

假如诗人把精力全部用在了装扮自己朋友圈上,虚拟世界的入侵也可能会磨损艺术的创造力。流于表面的诗词打卡分享,缺少心灵的共鸣,不分享也罢!


古代诗人的分享欲似乎特别强,有一类诗被归类为酬唱之作。诗人因为某个宴会相聚,以诗赋助兴,诗人之间彼此唱和,留下许多名篇。

酒酣之时,一些诗人会挥毫作诗。一首《将进酒》于低回婉转处爆发激越昂扬的情感,道出了多少郁郁不得志青年的心声。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失望与自信并存,哀怨和振奋相互交织。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记载了“流觞曲水”这一文人雅集活动的盛况。只可惜当时其它名家的诗赋作品并未流传,不然和《兰亭集序》一起对照来品读,更有可能还原当时宴会更为完整的盛况。


假如当时各个参与者都积极发朋友圈,是否也会进一步扩大该活动的影响力?但仅凭一篇《兰亭集序》,我们不仅钦佩王羲之的飘逸书法功力,更是在相隔千年后依然神往纯粹的诗赋雅集活动。每个参与者的一言一行,都可作为行为艺术来赏析。

4、

社交媒体是展示才华的窗口

社交媒体的传播力依赖于线下社交的需要,但是有个核心,优质内容更有利于传播。

试想,如果一个诗人或作家,在社交账号所发布的内容,没有体现他在写作方面的真才实学,也很可能如同普通的“电子榨菜”被忽略。

社交媒体是展示个性和才华的一个窗口。

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大众搞“复制粘贴”游戏,那还不如不要“冒泡”,安安静静更好!


现代繁多的社交媒体,也只是隶属于传播的一环,内容究竟能传播多久多远,最终还是得看内容质量。一切只能留给时间来检验。

拒绝在朋友圈立人设和过度营销,其实你只要真实自然地展示自己,更容易与陌生人建立信赖,高山流水遇知音,惺惺相惜不仅存在于古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