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5课程作业
一、今日课程展示,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五期班的伙伴们特别赞,越来越积极努力,越来越踏实上进。珍惜每一次主动上台和展示的机会,大胆尝试!
每一位伙伴的展示都独具特色和自带风格。
喜欢迪萱身上的知性与稳重,想学张饶上台后的灵机应变和亲和力,学习乐乐大胆设问和积极关注,欣赏王献满腹经纶的诗书气,向往班长身上的自带热情能量场。
二、今日课程收获
这门课的内容和技术很实用,加上邱老师幽默风趣的话语、经典真实的案例、现场实践的设计,感觉今天终于吃了顿“饱餐”。
上午课程中的课前准备部分,邱老师一边启发一边整合,让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讲课准备有所收获和丰富,为以后讲课的课前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在课程内容纲要,部分的分享,让我豁然开朗,极大的帮助我缓解了近期在课程设计方面的一些困惑,也有了一个很全面的梳理框架。也让我解开了以前一个很大的困惑,为什么邱老师可以讲课,如此的清晰而且稳定。原来专业的讲师是需要有前期对于课程精细的规划和设计的,同时更需要有理论基础的铺垫。(默默的躲在角落里,开始再次回顾基础知识)
登台后的套路,以前我也在脑子里面预演这个环节,但基本停留在想象和画面呈现的过程没有形成文字稿,当今天这下文字稿后,发现更加清晰,经过不断的练习,更加流程更加的熟练,以后可以多设计几种不同的开场。
下午的互动环节设计,让我对之前自己设计的互动环节有了一个新的审视,从练习中渐渐的明白设置互动环节的目的,以及我们想要通过互动环节引出的话题等。
三、一句话分享
我们不一定会改变世界,但一定会在一次次主动创造的成长中改变自己。
2019.1.6 课后复盘
两天的课程飞快的结束了,我还有点意犹未尽,停留在课堂中,细细品味着这两天课程带给我的欣喜和收获。
之前对这门课就非常感兴趣,我特别好奇成为一名好的讲师,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我们需要练习哪些技术。课前我有认真的阅读,推荐的两本书虽然没有完全读完,但是第一本关于课程设计的书非常吸引我的。自从在心能量的平台上开始讲课,我就开始细细的思考和观察,我作为老师在学校讲课和我作为一名心理学讲师在机构平台讲课,应该会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半年多我一直在思考和摸索,面对不同的受众、对象和授课平台,我该如何去调整,更好的适应培训平台讲课的需求呢?所以此次课程的安排让我特别的期待和期盼,也让自己能够以一颗空杯之心来到课堂,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更好的投入到这次学习中。
第一天的课程练习中,小组对我的练习评价很好很,而我自己知道还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状态,就带着大家的鼓励和自己的反思,不断的找寻自己还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从伙伴们的身上发现更多自己所不具备的更好的一些特质或方法等。
在这一天的过程中,我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场景。对比现在站上讲台时的自如、大方和得体,我开始慢慢的回忆这一路来,我到底做过了什么才让自己有了如此巨大的成长和改变。我并没有如大家所说那样自带讲师范儿,而是一路来脚踏实地的去不断的练习,珍惜每一次登台的机会。我可以清晰的记得第1次上课时,我在所有学生面前出的丑、丢的人,那尴尬让我无法收场的局面,简直让我终身难忘。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我要想做一名好的老师,我该做些什么呢?我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呢?好的老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开始去观察和模仿身边所有的老师,那时我大三,不再像刚入学时的懵懵懂懂,而是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每一位老师老师身上的特点、讲课风格和方法技巧。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频繁的寻找可以上台讲课的机会,或者发言的机会。尤其是在研究生的三年中,当导师问我们有谁愿意去替她上课时,我飞一般的冲了出去告诉她,我来上,我来上,我来上!那时的感觉,真的好怕错失一次机会。从那时对着教材,给学生读课本,我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越读越没有信心,越读越受打击,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太多的人去教导我该怎么样进行教学,我只能不断的去摸索,去思考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我摆脱读教材这样单调枯燥的教学。就这样跌跌撞撞、磕磕绊绊的一路探索着、学习着在教学路上晃悠了10多年,我依旧觉得自己讲课真的一塌糊涂,没有独立的风格,没有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在填鸭式的教育中徘徊着摸索着。但就是这10多年,也积累出了我一些非常重要的素质能力,比如:语言表达、缓解紧张情绪、逻辑调理等等。
当我回想起过往这十年的摸爬滚打,我有一个感受,我应该早点遇上心能量和邱老师,如果我早点听了邱老师的这节课,我想我也是半个邱老师了(自恋型人格的不要脸功夫在此处展现的淋漓尽致)。课前看到陈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导学说明,有一点我感受深刻。因为十年前我的心理学老师也对我说过同样的话,她的原话是这样的:在你的面子还不能拿来挣钱的时候,请把它揉吧,揉吧,揣在裤兜里。我就是凭着她这句话的支持,做到了放下颜面,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小感慨。
这两天的课程和练习,让我开始细细的审视自己以前的授课过程。也发现自己以前在授课过程中,课前的准备是考虑得非常不细致的,很多细节的准备是不充分的。尤其是当邱老师,拿出课程内容纲要和课程结构纲要的图表时,我的感受是原来课程可以设计的如此详细,条理如此清晰。我以后上课再也不用头脑一热全凭感觉,可以借助这样的工具来梳理自己的课程体系,真的如获至宝。在登台、开场、互动、回顾和结尾等环节,邱老师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细节,点点面面都讲解的非常细致,让我在学习中不断的反思自己需要强化提升和刻意练习的地方。课程中的每一次练习,都会让自己专注在那些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刻意的练习和强化,整整两天真的是收获满满。我也非常相信我们的输出是可以倒逼输入的,只有通过不断的上台、演讲、授课才可以让自己有好的提升,所以我在第一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加入讲师成长小组。转念一想,与其加入小组,不如做一个组织者,既可以提升自己的课程设计和小组的组织能力,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练习授课技能。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倒逼自己不断输入。
接下来,完成冬令营之后,我会把精力放在成立讲师成长小组的事情上,做好全面的计划和方案,设计具有可行性、可落地和可持续的小组规划。春节后,讲师成长小组,大家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