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一 我的教学传奇
姓名:钱梦龙
姓别:男
出生年月:1931年2月
籍贯:上海市
职业:教师
文化程度:初中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荣誉称号: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社会兼职:教育部第二、三届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会长……
主要论著:《导读的艺术》《我和语文导读法》等
以上材料摘自我的个人“档案”。
从这份档案中的“文化程度”看,我绝对是一名学历远远不达标的不合格教师,与我的职业、职称、荣誉称号以及社会兼职等等存在着严重的不相称。
但是我的仅仅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并没有成为我任职、升职、兼职、获得荣誉称号的任何障碍,居然一路无阻地走了过来,一直走到了今天。
正如我过山车似的忽起忽落的传奇人生一样,我的教学也是一个传奇。
我在1980年代初就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思想,有人说我有“前瞻性”,其实它是我对自身成长经验概括提炼的结果,如果非得说个什么“性”的话,我只能杜撰一个名词:后瞻性。
辑二 语文导读法的昨天和今天
语文导读法是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教学理念,并为它下过一个“幽默式”的定义:“语文导读法是一种有预谋地摆脱学生的策略。”所谓“有预谋地摆脱”,不是消极地撒手不管,而是经过积极、有序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语文导读法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三句前后相承(不是三者并列)的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简称“三主”。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组织——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为学生构筑步步上升的台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4.授业——根据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必须讲授的知识。
是组织,就不能“放羊”;是引导,就不能“填鸭”;是激励,就不能“牵牛”;是授业,就不能当讲不讲。
自读五格,“认读感知—辨体解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构成了阅读“由表及里、由里反表,表里反复”的一串基本动作,每个动作都有明确的操作要求,这就保证了阅读教学起步阶段训练的有效性,并为阅读训练后期的“破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的一段话:“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为学生铺设上升的台阶:
失败引发的焦虑和成功引发的成就感,都有驱动学生学习的作用,不少老师喜欢利用学生的焦虑(如分数排队、打不及格分数、严厉批评、惩罚等)来迫使学生努力学习,的确也能收一时之效。但这种驱动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用得多了,必然导致学习热情的衰退。成就感则不同,它给予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种具有自觉倾向的认知内驱力,而且始终伴随着高涨的学习热情。
焦虑和成就感的优劣显而易见,但不少老师宁可利用焦虑,因为造成学生的焦虑心理比较容易,而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则要靠教师高度的责任感和细致的引导。
“设标—达成—引发成就感—再设标—再达成—再引发成就感……”这样一条螺旋上升的“进步链”,学生就会有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