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您一定就知道我一开始起“举箸斋笔记”这个名字的用意了。筷子有如此多的含义,特别是明代以来,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同一个公众号的两个作者需要的就是珠联璧合,配合默契,一副筷子正好象征了这一点。何况就算有分歧,还可以“举箸”搓一顿沟通一下,没有一顿饭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两顿……
举箸而谈(十)(本文完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个有话语权就有了一切的时代,人们热衷上网,热衷在爆炸的信息中人云亦云,“控评”现象横空出世。 简单点说,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