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个体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获得无限价值与可能的时代。写作,就是在这个时代展示自我、提升认知、改变人生的最好方式。
2018年,我申请了个人公众号,想要通过图文记录自己的想法,但一直因为想写的太多却无从下笔、不敢书写而闲置着。记得参加山口拓朗老师的写作课时,老师说过“担心自己的文章不受欢迎”是对写作最大的误解之一。而这一条也成为了阻碍我自己动笔的原因,不管听了多少节写作课,看了多少本写作和文案的书籍,也迟迟不敢写下第一个字。
其实在中学时代,我就很喜欢写作。老师布置的每周500字周记我可以写到2000字,还有过列出大纲并写成近两万字穿越小说的经历,到了大学更是一篇一篇的散文和读后感穿插在日常超字数的论文里……然而,我始终认为这些文字只是我自己脑内的产物,不值得分享,也拿不出手。
手机里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多,身边社群的小伙伴通过写作变现的也越来越多。看着那么多人对生活充满热情,细心采集每一刻并将它们编织成图文并茂的推文,我既眼红,️又对自己不敢写、一直拖沓的心理感到惭愧和焦虑。
一直到我读了弘丹老师的《从零开始学写作》,她通过“自由书写”的方式坚持每天早起写作,无论内容无论形式只管写的方法,让我明白了写作并不只是文学创作、鸡汤软文、商业文案,并不是要为谁而写,哪怕仅仅是思绪的流淌,也都值得被记录下来。我写我思就足够了。
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和鼓舞,我从8月份开始,利用每天早上早起的时间进行“自由书写”,像老师说的,不要控制自己的思路,不要停下打字的手,也不要回过头重看或修改已经写完的语句,只要不停地写,哪怕只有十分钟。从记录前一晚睡前的胡思乱想和刚刚做完的梦境,到规划每一天的日程安排和针对手机上刷到的话题进行一番思考,我发现自己开始对身边发生的事敏感起来,地铁上偶遇的人、婆婆为我尝试做的孕期新菜、周末看过的影剧,甚至是家里的猫主子有了新的睡姿……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都让我产生了书写一番的冲动。等到了年底,我翻着印象笔记里“晨间写作”标签下的文字,不知不觉3万字了,有的已经列在可以整理成图文发表的清单里,在回看的时候仍能感受到当时打字时的激动。
带着这几个月从“自由书写”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我报名参加了2019年的青橙学院,开年第一课便是“21天写作训练营”。参加的目的很简单:系统学习新媒体写作的方法,在社群里为自己充满写作和分享的勇气电量,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灵感和素材写成文章编成图文,分享给一直以来支持我关注我的小伙伴们;我对自己的毕业要求是:每天坚持书写至少1000字,结营时能够在自己的公众号和简书平台发表6篇文章和3篇拆书稿。
生活很美,我也有着发现美的眼睛与记录美的手,唯一需要的就是行动。2019年,阅读不息、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