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一堂“好课”的标准,前些天从舒金兰的一篇文中看到来自专家学者的几种观点,我择其关键,以作引子。
郗晓波:一是有意思,二是有意义
董一菲:课堂容量丰富有度,教学过程充满美感。
牛菲菲:建立在重视文本的基础上
杨富昌:有意思
舒金兰:首先纯粹的语文课,还应该是守正创新,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
多年以前,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语文要注重实效性。今天,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一堂好课,一定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并学有所获。作为一次赛课的总结,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上好一堂课。结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我认为上好一堂公开课,可以从教学目标、学生活动,黑板板书三个方面入手设计教学方案。其中板书设计是理顺思路的一条主线,我想更强调这一点。
我想结合《赤壁赋》谈谈如何设计这堂公开课。
首先是确立教学目标: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 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理清行文思路。
3. 感受苏轼在失意中及时化解,乐观广达的情怀。
4.学习苏轼,培养学生面对人生坎坷,自我调适,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其次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赋的特征入手,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学习课文景、情、理交融的写法。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立之后,下一个环节是实施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动力,课堂活动得从情境创没开始
《赤壁赋》情境创设
前不久,我们才学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齐声背诵这首词。
苏东坡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温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仿佛又跟苏轼到那周郎赤壁故国神游了一番,你是惊叹古战场的雄奇壮阔,还是仰慕风流倜傥轻松大败曹操的一代豪主英雄周瑜,还是感叹人生迟暮功业无成,酹月解脱的旷达苏苏子?
同一时期同一地方,苏越在赤壁写了一词二赋,从而形成了文学史上的“赤壁情结”,之后吟咏赤壁的诗词达一千余首。而黄州赤壁也因苏轼而闻名天下,苏轼如何闻名了赤壁?走进《赤壁赋》找寻答案。
在中国文学的高峰期汉唐时期,有只写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手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超过诗。《史记》《汉书》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沿用.均称屈原等人作品为赋
展示介绍赋的特点及演变
设计活动
1.情境创设中齐背《念奴娇·赤壁怀古》
2.诵读全文,说说本文赋之特点
①语句上多四六句,句式错落有致
②注意押韵,整齐中又灵活变换
③多用藻饰和典故
④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⑤常有主客问答
2.找出文中苏轼情感发展变化的词,分析情感变化缘由。并画出本文内容的思维导图。
3.选小组到黑板上展示思维导图,老师可事先准备好自己的结构,在点评后修正本文思维导图。
附预设板书:
美景
乐 雅事
舒心
望而不得 悲 消极
悲 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物我无尽 旷达
变→不变
喜 乐观
不取→取 自然共适
4.抽取个别同学背诵文中的写景名句,并分析文中抒情与写景关联。
5.学生讨论文中称“苏子”的理由,结合赋中主客问答形式,理解苏子思想中的哲理性。
6.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背诵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