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好久不见的朋友发来信息,说是要过节了,怎么也不给发红包。我蒙住了,过节?红包?你TM难道还是一个人生活?她算是我大学认识的一位朋友。
记得是在图书馆,当时为了还书,匆匆跑过去了。图书馆阿姨说有空给我介绍一个朋友,她说她也喜欢看书,你们俩的借书卡里的借书量差不多,所以认识一下应该挺好的。
阿姨说到这里我是很期待见到她的,话说大学空闲的时光太多,有时在图书馆除了借本专业的书籍之外,还有就是喜欢文学了。我不知道借了多少书,只知道每周都来图书馆,有时借书,有时还书,有时也溜达溜达,看看有没有新的图书。
记得晚上,阿姨说好的在阅览室待着。不一会儿来了一位姑娘。阿姨高兴的和我说着,来了,你看,好看的姑娘吧。然后我们相互介绍一下,总感觉有点不自在,好像有点相亲的时光。不过和阿姨谈起来的时候也就不拘束了。她个子高高的,戴着一副边框眼镜,白t恤搭上一条牛仔裤,穿着一双休闲鞋,手里拿着几本专业书。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同时又感觉不一样。
由于周末,阅览室晚上没人,就我们仨。阿姨和我们聊着,她说看了我们借的书,大都是偏向于文学,如果喜欢就一直喜欢下去。
就这样聊着,她说最近在读《平凡的世界》,读完了第二部,可是第三部被人借走了,我每天都去图书馆里看着,有没有人读完了还过来,可是一直没。
我乐了,因为我那里有一本第三部,而且读了一半。可是我不想给。
她说她想知道少平少安最终的命运,想知道少安的梦想是否继续,想知道双水村村民的生活,还想知道东拉河是否清澈……
我知道,有时一段故事知道了开始,不一定非要看结局。美好总是一瞬间,而不一定会留在结局。
而她,总是希望得到结局。
考虑再三,我和她说了,我那儿有第三部,一会儿我去宿舍拿给你。她高兴的有点激动,答应着好好。
阿姨和我们聊起家常,确实,原来彼此不容易。她也是靠勤工俭学,一直在努力也许,每个人的生活都一段坎坷不平,只是别人无从知道。一个人经历所有,就算是心情也无需知道。后来,我们熟悉了。经常有空的时候,就跑来找阿姨聊天。
阿姨很是喜欢,也经常买些水果等着。有时发现阿姨有点像是《解忧杂货店》里的老爷爷,专门解决别人的烦恼,而别人没有,指的就是我俩。
也曾为了班里的琐事烦心,也曾为了家里的事情担心,也曾想起毕业之后的迷茫……
可阿姨总是劝说着,从她那可以找到很多答案,虽然不需要像浪矢老爷爷用的信封那样充满期待,但直截了当的乐观更让我们感动。
后来,我们毕业了。
阿姨请我们吃饭,说了很多关于工作的事,也分享一下她曾经在社会上拼搏的时光。而我,心里默默的许下愿望,定要努力工作。她总是大大咧咧,看起来没心没肺,却又目不转睛的听着阿姨的话。我想她肯定也是在寻找一种力量和向往。
那顿饭我们吃了很久,一直在聊着。心想这样的机会以后慢慢的少了,一定要好好珍惜阿姨的教诲哦。再后来,我离开了那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她没有,在那停留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一次和她聊天,她说自己去了杭州。她说喜欢那儿,好像说不出太多的理由,只是觉得喜欢。她和我说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出来到大城市里走走,不是为了满足内心的空缺和虚荣,而是扩展了自己的视野,说不准有时会增加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其说旅行,不如说是又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
我笑着说有时间吧,我也知道,一句“有时间吧”让我自己失去太多的机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时光,失去很多难得的东西。
毕业五年,阿姨打来电话说要我们抽空去她那儿。她说要给我们做很多很多好吃的。我们也都憧憬着,也都期待着,可总觉得抽不出时间。她乐了,她说哪天都行,只要我们有时间。聊天才知道,她又去了上海,而且在那儿一家有名的地产公司当经理。我愣住了,像我们这种学历,他们怎么会要呢?
她又乐了,确实不可能要的,但她又是我们中间一个可能的人。
她说她在杭州积攒了很多工作经验,而且报了夜大,还拜了好多师傅。时光不长不短,五年,让她懂得了很多,也让她在上海拼搏有了与众不同的地位。
我有点惭愧,不知说些什么。她昨天有点像过去,嚷嚷着一直要红包。我给她发了好几个红包,最后问了一句:你那么优秀,一定有对象了吧?
她仿佛高兴的不行:事业为重,哪里有时间,要不你把我娶了?
我一时语塞。我很想说好啊。可是惭愧不已。原来曾经的一句“有时间吧”变成了自己的杀手锏,慢慢把自己的梦想扼杀在萌芽中。五年,她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经理梦,而我,还躲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发呆,忙着生活,也忙着工作。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即使有一些无奈。
我忽然想起罗大佑唱的《光阴的故事》: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没有人会漫无目的的抉择,那些和我一样没有时间出去走走的人就是希望没有时间,总是各种阻挠自己的梦。而多年以后再回首,才发现原来我们错过了太多。
我想从今天开始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一种习惯,而习惯来源于她曾说过的话,更像是一种旅行。也许,旅行会变得是一段与众不同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