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古人那些有关重阳的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亦在脑海中翻滚。小时候读之,朗朗上口,个中玄妙与意境,知之不甚;如今,随着经历阅历的丰富,再重新温顾与品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众多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中,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千古流传。可多少人知晓,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竟出自一位十七岁少年的笔下。
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可这一天,十七岁便离开故土的王维,只能登高遥望故乡的方向,边伴着秋风思念家乡的亲人,边想象着那些插满茱萸的小伙伴们此刻也一定在怀念着自己。
上世纪八十年代,十八岁的我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家乡投身军营。那时部队的条件还比较艰苦,几年之内又不允许回家探亲,更没有手机等现代通讯设备,要想与家里的亲朋取得联系,除了写信、拍电报外,就是节假日请假到营区数公里之外的长话站点,常常是排队数小时,才能与家中的亲人通上长途,还不敢多言语,也就是报个平安之类,因为那时的长话费贵着呢。
回想那个年头,才能切身体会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寄托着一位远离家乡的少年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登高望远时对回归故土的万般期待。
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即使你远渡重洋在国外定居,也能方便快捷地随时用手机与亲朋们视频联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减少了思念之苦。然再长时间的视频之聊,恐怕也比不上相见时一个无声的拥抱更加让你感觉温暖!
九九重阳,思念成河。重阳是一个思亲的节日,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样的好诗词之所以能千古流传、吟诵至今,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它贴合了我们的心境,道出了我们的心声,也让我们持久地感动。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