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篇,第二部分是实操招式篇,第三部分是学习品质篇。
第一部分学习方法的底层逻辑。
1.“学习金字塔”理论
作者介绍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即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对比图。图中列举了七种学习方式,并将其分为被动学习及主动学习两种类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动学习的平均留存率,都是高于被动学习的。
作者提出:“想要提升知识留存率,你就必须主动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2.好的成绩始于刻意练习
作者同样提到,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勤奋努力。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获得成功,都离不开勤奋刻苦,反复练习。最枯燥的重复是通往最高深境界的唯一途径。
不断重复的过程其实就是让神经元建立连接的过程,长期的重复训练其实是驯服大脑的一个过程,它让大脑获得了特殊的神经结构,让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巩固。
所谓一万小时定律并不完全是指时间长度,更多地是要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正确的做法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是普通的练习,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刻意练习是有目的地练习。强调的是有效的练习。
作者引入在认知科学领域的“三区理论”,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分成了一环套一环的三个圆形区域,它们分别象征着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最内一层是“舒适区”,这个区域中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如果一直在这个区域里展开练习,其实就是低水平的重复。
最外一层是“恐慌区”,这个区域中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超出我们能力或理解力范围的知识和技能。
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中间则是“学习区”,这个区域中是最适合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我们读一本书,但这本书的内容与我们原有的认知不符,而我们思考之后仍然能够理解、接受,那么这本书的内容就在我们的“学习区”之内。只有我们身处“学习区”,并且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持续进步的关键就是在“学习区”进行学习。
如何保持在学习区呢,作者介绍:当学习内容中只有15%是全新未知的,这时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
在学习中,熟悉很重要,它让我们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意外也很重要,15%这样的数值量化了我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为我们提供了可落地、可实施的操作方式。
如果以结果为导向的话,我们调整15%学习意外率的目的是让我们一直保持好奇心,从不断的正反馈中获得一种对学习自主可控的感觉。
心流就像一个从左向右上扬的管道,一旦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心流状态,内心就会产生高度的兴奋感和充实感,这时学习再苦再难都不在话下。
15%的意外率就是我们进入心流状态的最佳比例。
除了舒适区作者还提供了两种方法,帮助学习进入心流状态,第一,要清空大脑,每次只专注做一件事情。
第二,设立明确目标,并将目标拆分。
3.人类天生就是学习的机器
建立连接是学习的本质,它有助于我们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是让我们真正把一个知识点、一件事弄明白的最有效的方式。
让每一个知识点都逐渐嵌入你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与其他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才能解决真实问题。细功慢活出真知,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要追求速成,真功夫是靠熬出来的。
4.需要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所以最终取得了成功。
有一个概念,叫作“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说,当你听到一个预言,就算预言本身是假的,但只要你相信它是真的,这个事情最后就可能会变成真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相信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他们更乐于接受挑战,并且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
勤奋比天赋走得更远,成长型思维才是让人不断攀登顶峰的决定性因素。
与成长型思维相对的叫“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绝对不代表你能力低、不正常,而是它本身就像手机里的预装软件一样,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了,绝大多数人摆脱不了它的制约。
那如果要想改变它,应该怎么做呢?有三个建议。
首先是接纳,当发现自己身上出现固定型思维时,不要着急批评自己,因为一旦批评自己,其实你就已经陷入固定型思维了。
第二是觉醒,也就是觉察力,能不能感受到自己此时的思维模式,能不能清楚地判断出自己的思维模式。
第三是行动,摆脱固定型思维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学,多练,多尝试。
5.应该补短板还是做擅长的呢?
木桶理论认为,短板决定成就高度。
长板理论则认为,决定人成就高度的可能是你的长处而非短处。
现实中可能是相对的:
在有天赋的领域的投入回报率,才是最大的,所以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应该在长板上下更多的功夫,让长板更长。
然而如果长板是有上限限制的,则应该补齐短板,才能获得更大的成效。
6.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人要有长远的目光,把握住与时俱进的机会,跟着时代的洪流顺流而上。
要了解知识也有半衰期。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快到知识还没来得及被编写到教材中,就已经被淘汰了。我们现在不学习就会立即出局。
成人的世界,所有的问题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都是两难选择,你必须做出取舍。
培养终身学习,需要注意:
1.关注软实力的提升,终身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好奇心。
2.保持好奇心,多读各种各样的书,多和各种厉害的人交流和沟通。
3.关注长期表现,建立自己的系统。不能成为别人系统里的一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