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有的严重小说小动,爱接老师下茬,马马虎虎,磨磨蹭蹭,站没站样,坐没坐样,没有礼貌 不懂规矩,早到早退,招三惹四,五分钟热气,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他们一般对老师并没有敌意,只是管不住自己。学习成绩问题不大,品德方面也没有大问题。但是这种学生会给老师带来无穷的麻烦,很让人头痛。这种学生往往知错认错,但是屡教不改。他们有的显得很幼稚,“纯天然”。所以说,这种学生的特点是“懒”。他们常常让老师疲惫不堪,头痛不已,但是不会很厌恶,有些老师还常常感觉他们有可爱之处。
凡属习惯,都有稳定性,因为习惯是无数次重复同样的行为造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尺之冰消融也不是片刻之功。这种事不能立竿见影,只能慢慢来。
教育行为习惯型问题生,教师特别需要耐心,学校也需要给老师一段时间。我希望学校各位领导都有这么一种意识,学生的教育要大尺度衡量,不要小尺度评估。也就是说,不要轻易把学生今天的表现和昨天相比,而是要把本周的整体表现和上一周相比来,看他是否有进步。对于问题生,最好把学生这个月的表现和上个月相比,有进步就算成功,不要怕反复。反复可能是常态,不反复倒是个别的。各类问题生的教育都很难立竿见影,行为习惯性问题生尤其是这样。有些班主任说,那不行,我是个急脾气。对不起,这不是你的脾气问题,是客观规律问题,你急也没用,急只能把事情弄得够糟,你最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这里问题生往往有一大堆坏习惯,简直让人看了处处不顺眼,几乎一言一行都需要纠正。教育他们千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不单累死老师,而且会激起对方的激烈反抗,他们会认为老师这是诚心找茬。最好把他们的毛病列出清单,然后选择一两个重点问题首先纠正。所谓重点问题,一个是对集体破坏性最大的,一个是他们改起来容易见效的。一般来说,不要把重点放在学习习惯的纠正上,因为这最难容易失败,使学生失去信心。
因为行为习惯性问题生的毛病往往“屡教不改”,教师容易误认为他们是“成心捣乱”。请注意,一般不是这样的。比如某人戒烟,不久就复吸了,这是成心捣乱吗?不是。他控制不住自己了,他心里想戒,但他失败了。这时他需要的是帮助和鼓励,如果有人跳出来指责他“成心骗人”,只能使它减速戒烟的信心。学生行为习惯的纠正也是这个道理,任何习惯都相当于一种“瘾”,改变起来是不容易的,若没成功,我们不要站在对立面指责他。
还有教育问题生,如果打算采取谈话或惩罚措施,一定要事先打听一下他的家长和以前的教师都给他讲过哪些道理,采取过什么措施。如果发现你没有什么新办法,那最好先别动,否则难免失败。教育各类问题生都是如此,教育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凡属习惯问题,根子几乎都在家庭,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他们的毛病主要是家长惯出来的。解决这类问题,除了一般性班级管理和教育之外,还必须进行个案诊疗。最好能找到其家庭教育具体的“失误点”,让家长自觉调整,帮助孩子进进步。这在小学比较有效,在中学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毛病积习已深,家长失去权威效果较差,但有家长配合总比没有家长配合强。
为此,教师必须掌握指导家庭教育的专业技术。只会给家长打电话告状是不行的,要学会诊疗诊断起家庭教育的问题,而且能给家长“出招”,当然也要给学生“出招”,因为这种学生都并非愿意如此,他们只是太习惯做错事了,意志薄弱。他们往往一副很无助、很无奈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