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地推撑起的亿级灰产,流量撑起的互联网巨头,究竟谁是青铜,谁是王者。
地推是支撑起千亿巨头的毛细血管,也是傲立潮头的互联网企业深入下沉市场最乡土的触角。
从O2O到共享经济,从电商拼团到个性化阅读,在一个又一个风口的切换中,他们完成了从乡镇青年到地推铁军的进阶。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渐消的大环境下,拼多多和趣头条的崛起让大家看到了下沉市场的力量,受困于增长乏力的互联网企业再次嗅到了金钱的味道,纷纷登堂莫及闻风而起,在流量抢夺的档口,地推又一次成了他们开疆破土最锋利的武器。
一
铁军地推2.0
“全国四五线城市,预算5亿,今日头条极速版app下载注册,操作简单,单价7-13元,只限地推团队及通过商户门店合作拉新,机刷网推通道勿扰,有做过趣头条地推优先,加我请备注所在城市及姓名(城市列表私发)一二线城市勿扰,主要是各省的四五线城市。”
李达在一个名为“活跃地推团队&公司”的500人大群中偶然刷到了这样一条消息后,熟练地添加了对方好友并把个人信息发了过去。
李达是个做过地推的老人,在念大学的时候正赶上互联网金融大热,很多P2P公司在李达所在城市和高校做推广。“我从大一就做外联,和当地很多公司都合作过,那会我就有帮金融平台做推广,接的业务主要是投资和注册。”
今日头条极速版可以简单理解为“赚钱的看新闻软件”,目标直指四五线和更下沉的乡村用户,与今日头条相比功能频道少了很多,却新增了每日签到阅读资讯挣金币提现的功能,而且内存仅为今日头条的三分之一,对设备的要求也降低了不少。
看起来和另一款资讯类平台趣头条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趣头条依靠一群“薅羊毛”的新闻资讯用户上了市,今日头条还走在上市的路上。
对于四五线居民来说,智能手机是休闲娱乐的载体,没有利益驱动很难让他们自发成为App用户,这时地推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眼下在中国有约7500万像李达这样的地推人员或全职或兼职,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各平台服务,他们多为学历普通出身普通的小镇青年,干着互联网最脏最累的活,却承担着互联网挖掘最后一波流量红利的重任。
二
在边缘游走
历经移动支付,O2O,共享出行,互联网金融等一波又一波风口的锤炼,他们早已对下载注册,渠道拉新,转化引流等一系列互联网玩法游刃有余。
有熟悉地推的业内人士向新摘透露,如今地推已经形成了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地推渠道也多种多样,像李达所在的那种地推微信群在全国不计其数,各地区少说都有几十上百个。
经济下行,营收压力增大,很多互联网公司不再单独组建地推团队,中供铁军的传奇再难上演。以外包和合作方式进行的地推,形式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人肉扫街。
目前互联网地推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生活中常见的扫码下载app送礼品的形式,一种是直接在渠道上买卡或者身份证信息注册操作,每个渠道都有自己的下载专属二维码或链接。
两种地推场景一个覆盖线下,一个覆盖线上,背后却都藏匿着游走在监管空白地带的可套利空间。在共享单车火热的那几年,区域运维人员“油水最多”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曾经有内部员工爆料“ofo一个区域运营一个月可以贪好几万,一个学校的运营都能贪几万十几万。”没有得到有效监管,人性的缺点暴露无遗。
而线上买卡注册操作的地推方式因信息的匿名性和不易追溯性更成为滋生灰产的重灾区。
国内承接这些地推需求的多为广告公司,他们在接到互联网公司的地推需求和任务量后开始寻找资源,同时往下放渠道,放代理,地推人数不设上限,大部分人都是兼职,结算方式多为日结或按量结。
QQ搜索地推群,规模基本都在两千人左右,需求涵盖支付宝收钱码,淘宝,今日头条,趣头条等各种互联网产品。地推群有高校、网吧、门店等按用户画像分类的,也有按照沈阳,南京,北京这样的地区分类。
“今日头条一单13元,趣头条最高18元。群里面前五页都很活跃,像这种做地推生意的,好一点一年做个几百万营收不成问题,毕竟没啥成本,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一个二维码。”业内人士对新摘爆料称。
一群群不知散落在中国哪片土地上的活跃小镇青年构筑起了庞大的地推军团,短平快低门槛导致做地推的人犹如过江之鲫,规模呈指数级递增,“靠服务各种二维码的线下推广赚到了首付钱”的故事也在这里上演。
三
C端生存焦虑
过去互联网喜欢地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标精准,直面客户,相比网上买流量更便宜。前有阿里中供铁军名声在外,后有美团点评,滴滴崛起的验证,地推在普及和教育用户上的确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如今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超过8亿,互联网普及率近60%,用户的互联网思维越来越强,早已过了需要大面积张贴海报宣传,冒充对方员工套取情报,私自搬空机器挤走竞争对手等颇为暴力的推广手段的时期。
即便如此,互联网公司依旧对地推宠爱有加。有业内人士称,趣头条在全国近一万个乡镇设有地推管理员铺开线下渠道,今日头条也推出了极速版,并拿出5亿预算磨刀霍霍,与趣头条在三四线城市正面开杠。
地推铁军曾是美团饿了么打开线下市场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滴滴摩拜推进共享出行的最大功臣,如今趣头条,今日头条等资讯产品也开始用铁军打法踏入了三四线城市群众的手机。
地推不但没有因其背后庞大的灰产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强烈对比背后映射的是互联网巨头们无处安放的流量焦虑。
近几年,直播、短视频、新零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种种创新产品或技术都没能复刻美团和滴滴那样的成功,资本市场也再少见动辄数千万,四年十二轮融资的情况,最近热议的996也侧面反映出互联网行业正处于营收增长乏力的瓶颈期。
存量竞争的时代,互联网企业对用户的渴求只增不减,可是获取用户的成本却居高不下。这时一切能够低成本获客,抢占用户时长的手段都会成为大家竞相争抢和模仿的对象。
对于三四线甚至七八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线下购物依旧是消费的主要场景,而且他们对价格敏感,很容易因为一些免费的礼品或优惠券扫码或下载,靠地推能够获得一部分真实用户。
据凤凰科技统计,成熟的电商平台获得新客的成本超140元,一些O2O的获客成本超200元,即便被认为费用相对低廉的手机预装app获客成本也已经上涨到8元安装,10元以上激活。而趣头条通过给用户发钱,获客成本只需3-4元。
百度搜索“趣头条地推”,排名最靠前的是一篇《揭秘App地推月入10万,趣头条一次活动入账3.6万》的文章和一堆地推公司的SEO广告。“看趣头条,赚个小酒钱”“天冷了看趣头条,赚点秋裤钱”的广告刷遍了三四线城市的公交车站和四五线城市的红砖墙,还有网友打趣称:五环内的人把它视作资讯,五环外的人用它做微商。
尽管非议不断,趣头条依旧凭借给用户发钱这一招,仅用了两年零三个月就登陆了美国纳斯达克,背后股东集齐了阿里,腾讯,京东和小米等一众互联网巨头。
趣头条崛起后,惠头条,淘新闻,东方头条,搜狐资讯版等数十个同质化产品跟风现世,直接竞对今日头条也不甘示弱,很快推出了“刷新闻能赚钱”的极速版想要后来者居上,并且举大力进行地推,这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李达在微信群刷到今日头条求地推的一幕。
“像头条这种新闻资讯类产品重在活跃用户,地推能保证用户的真实性,价格也比网推贵一些。同样的价格网推会遭到大家疯抢,不过无效户的比例也会更高。”李达对新摘说道。
四
互联网灰产原罪
群控刷量,账号贩卖,数据造假,脚本撸金……无论是地推还是像趣头条、拼多多这样直接给用户撒币,只要有利益可图,就会有各种利用规则漏洞牟利的羊毛党,他们像寄生虫一样攀附在各平台,在阴影下成长。
在数据造假成风俨然形成一条产业链的当下,地推究竟能给互联网公司带来多少真实用户?靠流量讲故事吸引资本进场,最终完成上市后的互联网公司褪去流量的外衣,裸奔后呈现的公司盈利能力还能否经得起市场的拷问?股价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十年前,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资讯巨头为了丰富内容生态,拿出百亿扶植内容创作者,想要稳固各自的内容生态壁垒。彼时就催生出了一批啃食平台补贴的做号集团,还衍生出了一条洗稿、买稿、售卖洗稿工具、原创检测、伪原创教学等一套完整的内容洗稿产业链。
比起无脑的抄袭和搬运,洗稿让无数呕心沥血的原创作者咬牙切齿,不久前自媒体人三表的“露露事件”再次把这群见不得光的伪原创者带入了人们的视野。
可无奈的是,目前除了舆论审判、行业内手撕洗稿者之外,依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能够制裁这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投机倒把者。
做号党、地推水军、刷量羊毛……他们数量庞大,鲜为人知,时不时以“月入十万,年薪百万”刺激着普通人的神经。对财富的渴求促使人们突然开始关心灰产的幕后操作,想要一窥究竟,最后却发现所有的灰产滋生都离不开对人性的挖掘和利用。
▼
张泉灵曾说一门好生意一定是在产业链当中最终能够形成定价权。如果你发现对上游和下游没有定价权,两边都可以随时挤压你,哪怕已经做成了很大规模也未必是好生意,而是非常痛苦的生意。
游走在边缘地带,佝偻于规则漏洞处,还要随时提防着被查出或封禁。运气好的话可以利用风口红利期大赚一笔,可一旦行业正常运转,可牟取的利润空间就会被大量压缩,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此看来,灰产着实算不得一门好生意。
即便如此,灰产依旧没能消亡,无他,逐利人性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总在重演,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终结,揭开行业伤疤、疗愈都需要非一般的勇气,无论从事什么,都将面对九死一生的困局。
还是黑格尔说得好,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