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值得主动地阅读。而主动的阅读却不单是停留在知道了这本书在说什么,而是还要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教我们:如何公正地评断一本书,从而真正完成阅读。
1、在评论一本书之前,你必须先说出“我懂了”。
正如想要对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一样,必须先对事情有所了解,真正了解,才有发言权。我们需要在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才开始适合进行评论。
2、在评论时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
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辩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3、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有些人在发表“意见”之前,都会习惯地在开头说“我个人认为”,或者在结尾补充上“仅代表我的个人意见”。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终于理解“意见”与“知识”的不同。知识是存在于知识存在于可以辩护的意见之中——那些有某种证据支持的意见。如果我们真的知道些什么,我们就要相信我们能以自己所知来说服别人。至于“意见”,代表没有理论支持的评断。所以谈到“意见”的时候,我们一直和“只是”或“个人”等词汇联用。
所以在评论之前,我们要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区别内容讲的是作者的个人观点,还是知识。
4、批评式评论的标准
(1)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说一位作者知识不足,就是在说他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2)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作这个评论,你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能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持你的论点。
(3)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说一位作者是不合逻辑的,就是说他的推论荒谬。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缺乏连贯,也就是结论冒出来了,却跟前面所说的理论连不起来。另一种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两件事是前后矛盾的。
(4)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说一位作者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就是说他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或是他并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或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意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
以上是分析阅读第三阶段的几点内容分享,下面一起来回顾前面谈过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的前两个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回顾:《每读完一本书,你都能说出这本书在谈什么吗?》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回顾:《如何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