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意识形态曾经支配了我们生活的一切方面,成为意义的唯一标准,迫使最真实的个人生活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后来,中国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巨大变化。在我看来,这一变化所导致的最有价值的结果之一是,随着意识形态控制的弱化,从前被扭曲的人性逐渐回归正常并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语言。当然也可能发生另一种形式的扭曲,例如经济冲动、物质享受、时尚等等被当做新的意义标准,从而把生命引到实用和浅薄的方向上。 ——周国平《人性找回自己的语言》
今天读了周国平的这这篇文章,由于个人学识与经济尚浅,排除其他,这里只记下自己“意义的标准”的一点认识。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问及:“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但是,细细想来,何为“有意义”?还真说不准,毕竟每个人的“意义的标准”存在着差别,我认为记下这点体会有意义,他认为这么做没有意义,纯属浪费时间……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交流,慢慢地,产生了一个较为一致的标准——很多事情不都这样吗,由分到合——因此,每个时代又有富含该时代特色的标准,正如周国平在文章中所言。
当下很多人衡量一件事有意义与否,往往以“能否是自己获利”为标准。那么“使自己获利”有何意义?于是,我花了一点时间思考了一下,依次层层递进,最后我能得到的使自己满意的答案是:“有意义”的标准就是该事物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活。不是吗?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在有生之年更好活着而做着一件件自觉得有意义的事吗?
那么,如果这个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一件事仅仅只是停留在“能获利”便有意义,认为读书无用(或者只读所谓的成功学书籍)、文史哲为“无用之学”,可有可无,纵使每个人物质丰富了,但是精神领域未免空虚,宛若行尸走肉。所以,以“能否获利”为这个时代“有意义的标准”,正如周老所言“把生命引到实用和浅薄的方向上”。
我觉得,思考一件事是否有意义的时候,不妨眼光放长远些,想到更深层次,看到更远的未来,同时不忘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思考,它能否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此,应该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问:“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也应该不会有“读书无用论”。最后,这个社会应该会多些“仰望星空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