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接到一项新任务,我们会惯性的搜索具有相同属性的工作,简单的抽取出过程,方法,直接套用。大脑的识别与类比功能,帮助我们快速的从过往的经历和经验中提取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里忽视的最大问题是,事物总在发展变化,环境总会不同,如果生搬硬套,必然会出现失误,陷入了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的怪圈。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则为主观主义。
这段时间,被这一现象困扰。完成各类任务,在思想上对他的认识理解涛声依旧,就像很长时间没见的故人,音容笑貌驻足在上次,没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在解决方案上,凭着记忆用以前的方式手段,按部就班的推进。
记得有一次,外出公干,电话卡上网流量不足,凭着经验,使用熟悉的方式购买流量,还向旁边的同事抱怨费用太贵,不禁用。同事立马摇摇手机,我现在用一张新卡,流量不限,超爽。此刻,突然明白,没有及时更新对移动通信新信息的更新,想法落后了,做法滞后了。以往的经验已不能更好的解决现在的问题,这既是陷入经验识别,路径依赖,也是看不到事物的动态变化,观念只在脑子里打转转,存粹的主观主义,忽视客观变化。
思维僵化,看不到变化。遇到事情,机械性的识别类比,简单套用,一条路走到黑。
懒得动脑,吃现成的。这是典型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总朝后看找做好的饭;缺乏动力向前看,撸起袖子重做大餐。
对新变化缺乏敏感。习惯用曾经比对现在,不能用将来测量现在,陈旧的观念当宝,新理念新方法当草。
探寻新路径的渠道狭窄。比如说到的主观主义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现在才引起注意,而且还是偶然的。主要还是未能定期对新旧进行自动升级,偶有开进,好像瞎猫碰到死耗子,全凭运气。主动检测,定期收集整理补丁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