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 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
2. 能力错觉
3. 拖延
4. 心灵之眼
5. 简化
6. 组块
7. 记忆
8. 穿插学习
9. 睡眠
10. 测试
11. 落后
一、了解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专注模式意味着我们高度专注一个特定问题或者概念,它能让你更轻松地得到一个确切的想法。
但它也会很容易让你形成定式思维,因为你一直在循规蹈矩的走那些你已经熟悉的路径。你的思想轻易地在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中乱窜,急于快速抓住一个解决方案,但往往一个极小的变动就会使问题截然不同,这就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发散模式:发散思维让你无法专注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这种思维模式会让大脑以开阔得多的视野俯瞰世界。
解决一个陌生的问题,预先并不存在神经模式为你铺路搭桥,甚至连个指出大概方向的路标都没有。那你就必须深入更广阔的疆域以寻求潜在的解决方案。
顺便说一句,技术、科学和艺术之间有深层的联系,就像托马斯·爱迪生一样,疯狂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也会使用打盹和手中落物的方法挖掘他发散模式下的创造力。(达利称之为“似睡非睡”。发散模式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区别?
想象从手电筒里打出来的光。专注模式下的光束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而如果你拨到发散模式,光柱会分散开,照亮的范围更广,但各处的光强都会降低。
我们为什么要有这样两种思考方式?
举例:如果你观察鸟类,就会发现,它们先啄一下,然后停下来四处张望,一方面,它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从地面上啄取谷粒,获得食物;与此同时,它也必须警惕视野中是否有老鹰之类的天敌出现。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大脑的左半球(专注模式)与慎重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项联系更紧密。它似乎也更擅长处理连贯性的、富于逻辑性的思考:上一步推导出下一步,诸如此类。
而与大脑的右半球(发散思维)相关的,则更多是像四处扫视环境、与他人互动或是处理情绪之类的活动。同时,应对即刻发生的活动或是宏观问题的处理也与大脑的右半球相关。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两种基础思维模式之间的相互切换。
那么,如何切换专注模式到发散模式呢?
● 去健身房● 参加运动,如踢足球或打篮球● 慢跑、散步或游泳● 跳舞● 开车兜风(或者搭个顺风车)● 绘画或者涂鸦● 淋个浴或是泡个澡● 听音乐,尤其是纯音乐● 用乐器演奏熟悉的歌曲● 冥想或者祷告● 睡觉(召唤发散模式的终极法宝!)
二、你可能存在能力错觉
看书毕竟比回想简单多了,我们因此执迷于自己的错觉——坚持低效率的学习方式。
说一件你可能会惊讶的事,那就是划重点和标下画线一定要谨慎,否则你不仅会效率低下,而且会被误导。画线的动作会让你欺骗自己大脑在工作,其实只是手在动而已。
做标记前,要先训练自己找到主要观点,并把所做标记数量降到最少——一句话就行了,最多不要超过一个自然段。在留白区域记下总结好的关键概念也是个好办法。
在学习中进行回想——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下一次重读开始前的间隔时间才是这件事真正有效的部分。利用重读间隔中进行的回想,训练了你的大脑。
别扔太久之后才去练习回想,那样你每次都得从头开始巩固概念。特别是对初次学到、还颇有挑战性的知识,最好是24小时内就和它们亲近一下。
课堂中学到一个概念和能用概念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完全是两码事,这也正是一名普通学生和一位老练成熟的科学家及工程师的不同之处。就我所知,要实现概念到应用的飞跃,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地运用概念,直到其变成自己的第二天性,就可以像使用工具一般信手拈来了!
请专注于你正在钻研的部分。你会发现,一旦把首个问题或概念存入脑中的图书馆,不管存入的是什么,第二个概念进入脑中就变得容易一些。第三个同样不会太难。不是因为这些问题本身简单,而是随着你的努力,这一过程变得更轻松了。
三、“干掉”拖延
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请记住,如果你总是发现自己不停地陷入“不是我的错”这样的情形,那么肯定有哪里不对。因为最终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航船的掌舵人。如果你没有得到让自己满意的分数,就要想办法做出改变来得到你想要的成绩,而不是责怪他人。
摆脱的方法:
1. 刚坐下投入工作前,有点负面小情绪是正常现象。如何应对这些情绪是才是关键。研究者发现,“快人”和“慢人”的不同就在于,“快人”毫不拖沓地把负面想法放在一边,对自己说,“别浪费时间了,现在就动手吧。只要你动手做事情,感觉就会好很多了”。
2. 完成优先于完美: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优秀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普通人永远都在追求完美,而优秀的人一定是先追求完成,成功者一定是先追求完成,再完善,最后完美。而往往追求完美,一开始就追求完美的人,反而是我们相对比较普通,甚至是失败者,因为到最后,你连完成都完成不了。
3. 无视是一种恩赐:下次当你感到有要去看短信的冲动,停下来认真审视这种感觉,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无视它。练习无视干扰。无视干扰比一开始就用意志力抵抗干扰要有效得多。无视干扰,专注当下,这是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
4. 改变信号:技巧就是,“改造”自己的关注点。有个学生,在每个工作日的清晨,4点半就能起床,醒来的时候他不会去想自己有多累,而是在想早餐会多么丰盛。
5. 创造仪式感:比如你想要跑步,就换上运动服;你想要读书,就去图书馆或咖啡厅中的安静区域。
6. 先下手为强:做任何事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之后的事情再说。迟迟不肯迈出第一步,根本没有后面的事。
7. 制定计划:每周列周计划,每日晚睡前写明日待办清单或行动日志,每次定一个25分钟的番茄钟,你的挑战就是要避免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相反,这一切的重点应是你在短暂的期间内尽全力去行动——这就是所谓过程。
8. 奖励机制:跟自己打个赌,比个赛,如果完成一件事,去找到各种方式奖励自己一下。
9. 信念:相信你自己,一定可以的。
10. 心理对照:想象自己心中的梦想已经实现的画面与你现在的状态做对比,或在工作和生活空间中摆放一些能让你联想到理想未来的图片。
四、打开心灵之眼
心灵之眼可以让你迅速用符号记下你正尝试去看清和理解的事。
那些有时看起来粗糙混乱的事物,比如云和海岸线,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规律。视觉的复杂性可以由简单规则创造出来,正如现代动画电影制作中的神奇手段。库尔顿的诗歌也影射出了曼德尔布罗特成就中蕴含的概念——宇宙某部分细小、微妙的变化,最终会对其他一切产生影响。
善于观察者能认识到一首诗的深度,诗中会有许多可能含义。同样,在学识上不断成熟的人,借心灵之眼也能渐渐学会看清方程或内容背后的隐藏含义,甚至凭直觉形成不同解读。
并不意外,图、表格或其他图像也具有隐藏含义——在心灵之眼中,它们所呈现的内涵甚至比纸上的内容更丰富。
五、尝试简化
世界上最擅长思考的人长久以来在用的一个窍门就是简化——用小孩子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事物。
大道至简,无论概念多么复杂,几乎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得到简单解释。
为了酝酿简单解释,你把复杂材料分解成几个关键要素,甚至浓缩为关键词,结果你对材料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学习专家斯科特·杨(Scott Young)发展了这个理念,他称之为费曼法,这个方法要求人们找到简单的比喻或类比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要旨。
六、学会组块
把要处理的信息构成组块,可以使大脑更高效地运转。只要把一个想法或概念构成组块,就不必纠缠于所有微观的基础信息了,因为你已经学会了提纲挈领(组块),有它就足够了。
比如早晨穿衣,通常你只是简单地想着“我得穿上衣服”。但当你意识到,是一个思维组块替代了其中复杂的基础活动。
应该怎样组块?
1. 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2. 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是理解(understanding)。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3.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背景信息意味着跳出初始问题,用更宽广的视角看问题。
一般步骤:
1. 全程在纸上解决一道重难点题目,不可以看答案,不可以忽略任何步骤;
2. 重做一次:要格外注意关键步骤;
3. 休息一下:干点别的,给发散模式留一些时间;
4. 睡眠:睡前再过一遍;
5. 再来一次:第二天再做一遍;
6. 添加新题:重复步骤1-5;
7. 主动重复:走去图书馆的路上,或是锻炼的时候,可以在头脑中回想解决某个题目的关键步骤。你也可以利用等公交、坐车,等闲余时间。这种主动排演能提高你回想关键概念的能力。
七、学习的关键——记忆
在大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叫作工作记忆。也就是瞬时记忆,相当于你把接收的信息暂时放在了word文档中,直接关闭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相反,长期记忆可以看作仓库。东西一旦存进去,它们通常就一直待在那儿了。这间仓库幽深广阔,可以容纳数十亿件物品,而且包裹很容易因为埋得太深,而难寻踪迹。
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存到长期记忆需要花点时间。不过有个叫作间隔重复的技巧,有助于推进这个过程。
你或许猜到了,它需要你不断去重复要记忆的内容,比如一个生词或者一种解题技巧,连着重复几天,这就是一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休息一天,多来几次,延长整个练习过程,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已有研究证明,要是想把某件事牢牢钉进记忆里,一晚上重复20次倒不如每天重复几次,多坚持几天甚至是几周效果来得更好。
这就和砌墙是一个道理,你得给泥浆留出干燥的时间,正如左图所示。而右图就是试图一蹴而就的后果,妄想通过几次突击就学会所有知识,神经结构得不到时间加以巩固,只能砌出一堆歪歪扭扭的砖墙。
专注的练习和重复是创造记忆痕迹的过程。无论是一记完美的高尔夫击球、主厨熟练翻动的煎蛋,还是百投百中的罚球,核心皆在于此。任何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是积跬步以成千里的过程。
拿打棒球来说,要学会击打动作,仅仅一天是不够的,但你的身体会在长期不停重复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挥动球棒的动作。不断重复会产生肌肉记忆,于是只要一个想法,即组块,就能让你的身体随之而动,而不必总要回想击球的所有复杂步骤。
如果你确实想让自己的记忆力和整体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进行体育锻炼。
最近几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发现,规律的锻炼可以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锻炼似乎有助于促进记忆力相关脑区中新神经元的形成。
锻炼也会生成新的信号通路,而且,似乎不同类型的锻炼——跑步或散步和力量练习相比,在分子层面产生的效果会有略微不同。但有氧运动和阻力训练都会对学习和记忆发挥强大的效果。
介绍两个常规的记忆方法(我的下一篇会着重写记忆法)
视觉图像法:刚刚开始发掘视觉记忆系统时,可以试着创造一种便于记忆的视觉图像来代替你想要记住的关键条目。
图像对记忆如此重要,部分原因在于图像与右脑的视觉中枢直接相连。视觉区域有强化记忆的能力,图像让你充分利用这片区域,对看似乏味难记的概念进行压缩简化。
通过激发感官建立起越多的神经联结,就越容易回想起概念和意义。除了看到这头骡子之外,你还可以闻到它,感受到它飞翔中受到的风力。你甚至能听见耳边有风声簌簌而过。画面越滑稽越容易唤起记忆,效果就越好。
记忆宫殿法:还记得餐桌在哪儿吗?你自带的超大视觉空间记忆。
记忆宫殿法需要你回想一个你熟悉的空间,比如自己家的布局,然后把它当成视觉形象的记事本,用来存储你想要记住的概念形象。
你要做的就是回想一个熟悉的空间:可以是你的家,可以是去学校的路,或是你最爱的餐馆。大功告成!眼睛一眨,这个空间就变成了你的记忆宫殿,用它就像用笔记本一样。
记忆宫殿法对记忆互无关联的物品很管用,比购物单上的物品(牛奶、面包、鸡蛋)。至于怎样使用这个技巧,你可以想象门前有一大瓶牛奶,面包掉在沙发上,破鸡蛋的蛋清从咖啡桌边一滴滴流下来。换句话说,你可以想象你正走过一个非常熟悉的地点,里面有你想要记住的东西。
八、尝试穿插学习
穿插学习,是指把理解的不同的概念混在一起练习。
在完全理解之后,仍持续不断地学或练,我们称之为过度学习。一旦理解了基本概念,在这个学习期间内再继续巩固概念,并不会如你所愿地去强化长期记忆中的各种联结。
更糟糕的是,甚至会有副作用。只关注一个技巧,像是木匠学徒只会用锤子一种工具。一段时间后,还以为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只要一锤子下去都能解决。
不管在哪里,我们都应在每个学习或练习的单元时间内,把学习内容量尽量最大化,也就是应该让自己的学习时间得到超值的回报。
只要学生不在同类技巧或概念上投入过多精力,那么学习时间长一点并没什么坏处。一旦理解了概念“X”,学习重心就应该转移到别的概念上,过几天再来回顾概念“X”。
九、保持睡眠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说法耸人听闻,但人醒着的时候大脑确实会产生有毒物质。而在睡眠中,脑细胞会收缩,于是细胞间隙会变大,这就像是打开了水龙头——脑脊液从中流过并且冲洗掉毒素。
这样的夜间大扫除正是保持脑健康的一个环节。你极度缺觉时总会觉得脑袋不太灵光吧?没错,这些残留毒素就是罪魁祸首。(无论是阿尔茨海默症还是抑郁症,都与缺乏睡眠有关——长期缺乏睡眠是致命的。)
有研究表明,睡眠是记忆和学习的重要环节。睡眠状态下的部分清理工作就是清除琐碎的记忆,并增强重要的部分。
睡觉时,你的大脑也会回顾需要掌握的知识难点,一遍又一遍地加深加固这些神经模型。最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充足的睡眠能够显著提升人们解决难题、理解知识的能力。
沉睡就像是让前额叶皮层那个清醒的“你”彻底关机,因此大脑其他区域之间更容易互相聊天,并得以拼凑出问题的答案。
经验丰富的学习者会说,让精力充沛的大脑阅读一个小时,强过疲劳的大脑读上三个小时。
缺觉的大脑根本无法保证在正常思考活动中一如既往地进行思维联结。所以,考前通宵意味着即使你准备得再完美,思维也不会正常运转。这样成绩怎么会理想呢?
睡眠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东西,为了提升你整个人生的效率,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累了就立马去睡觉。但是,也不要睡太久,睡够5个睡眠周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就可以了。具体百度百科(睡眠周期)
十、妙招——测试
考试本身就是一种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这意味着,你投入考试的一切努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包括一些基础小测试,如测试自己能否回想起知识点,在学习内容相同的前提下,如果比较同样一个小时的学习和考试,你会发现用这一个小时来考试能学得更多,记得更牢。
似乎考试有让人精神集中的美妙效果。因此,将自己所学的内容变成试卷实在是一个妙招。
十一、不怕落后
我们常常会仰望同领域中的佼佼者,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被落下。但匆匆忙忙地追赶领跑者,并没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真正地掌握学习材料,结果就是仍然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这让很多人惶惶不安、灰心丧气,毫无必要地半途而废。
倒不如退后一步,冷静地审视自己的长项和弱点。如果你就是需要在学习上多花点时间,那就面对现实慢慢来好了。尽量安排好时间表,给难度比较大的学习材料留出足够的时间,并且将它们控制在你能掌握的范围内。同时也要避免负荷过满,特别是你还在身兼他职的时候。
放慢脚步,也许你会得到惊喜:细嚼慢咽反而让你比那些脑子快的同学学习得更深入。帮我武装起大脑的最重要窍门之一,就是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将以上11个关键词内化到你的学习中,刚开始你会有一点痛苦,但是渐渐的,你会发现,你越来越享受这种痛苦的过程,因为它给你带来极大的好处。
你每一次把新的信息放入大脑,大脑会长出新的突触,你会很痛苦,但是痛苦过后,你等于完成了一次自我"升级",这种好处无以言表,只有你自己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