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B站五四青年节时,推出的《后浪》,乍看表现了对当代年轻人的认可、鼓励,但这些金字塔尖的青年,真的能够代表整个年龄层吗?
网络时代,在我们身边似乎从来不缺“隔壁家的孩子”。看到网上、书上活跃的同龄人时,除了赞赏和感叹,很多时候会让自己感到些微的自卑。在平时交往时也会一样,看到朋友过得幸福,不是想要祝福而是心生嫉妒或非常焦躁。但每每感知到这样的想法,又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心术不正,见不得他人比自己好。
自卑情结的演化,有时会变成优越情结。表现得自己很优秀,就像鼓胀的气球,沉浸在虚假的优越感中。甚至夸耀不幸来显示自己的“特别”,诉说自己的不幸,让周围的人担心、同情,束缚他们的言行。当真的沦落到把不幸当作武器的时候,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是的,我们无法改变他人比我们更活跃的客观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主观解释。因为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不与任何人竞争,关注自己的前进,通过超越自我来获得价值,而不是超越他人,因为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纵轴的水平面上。
摒弃自卑,保有勇气,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