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几年前在同事的推荐下,读了第四版,满满当当地贴满了标签。经过几年的教练践行,再次重读,跳入眼帘的却是不一样的重点和关键词,而且随着时代变迁书中的内容也在演进,到了第五版。这次重读,更有意思的是,和一群人采用POY方式共读,发生着奇妙的碰撞。
本文总结了阅读第1、2章的所观所感所想
时代背景
相比于第四版(当年樊登的力荐),更多的来自于各行各业的大咖加入进来为它打Call,美的集团、清华大学、伦敦商学院、投资银行、eBay、沃尔沃集团、孩之宝、车和家(李想的哥们搭档)... 看来教练文化在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在这条路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者,一起应对这个乌卡时代的斗转星移。
“如果说过去的40年里,技术和全球化给组织与个人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未来40年,AI和生物技术等带来的变化将是指数级的” —— 哈佛商学院领导变革第一人约翰.科特教授
“20世纪管理学的最伟大贡献是将行业工人的生产力提高了50倍,而21世纪管理学的挑战则是如何将知识员工的生产力提高50倍” —— 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
“在美国,过去40年在领导方式最大的变化就是From Tell to Ask” —— 高管教练第一人马歇尔.戈德史密斯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管理需要改变才能让组织适应环境变化,而教练型领导力则给出了一种可行解决方案。当然,教练不是万能的。戈德史密斯认为:教练成果主要取决于客户的真诚意愿和权利投入。也就是说客户的准备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练效果,这也是所谓的“佛度有缘人”。
教练的神奇
滑雪教练居然培养出网球高手,40多年前的高威做到了,并且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内心博弈方程式,这也有效总结了现代教练的目的:
绩效 = 潜能 - 干扰
P = p - i
教练聚焦于通过开发潜能(p)和减少干扰(i)来提升绩效(P)。不管你相不相信,事实如此
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内心的障碍通常比外部的障碍更加令人生畏。
还有
唯一能够限制你的是目光短浅和自我设限
听起来像鸡汤,但是的确如此,内心的纠结和撕扯、矛盾,往往会阻碍我们采取行动。而教练会带着我们关注未来的可能性,而不是过去的错误。教练所秉持的埃里克森五大原则,会认为
人类更像是橡树的种子,每一颗都蕴藏着可以成为参天大树的潜质。我们需要汲取营养、鼓励和阳光,而那棵橡树的本质特征已经在我们的体内。
良好的教练和领导,以及良好的导师辅导,可以而且应该让受训者超越教练、领导者或导师自己的知识局限,这也是为何高威身为滑雪教练却能培养出网球高手。
个人角度:再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再来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 自我实现,马斯洛用进行时而非完成是来描述,因为在他看来,自我实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自我实现这的基本需求是对生活意义的目的的需求。
- 人活着,当物质基础都满足了,总是在不断地构建人生意义和追求实现。当我们全面进入小康,现代社会的主流需求是自信和独立,少数人渴望自我实现和相互依赖。
组织角度:绩效曲线
作为领导者,如何在组织中建立一种文化,对这个模型,理解其实不是太深。所想到的是,这样的阶段发展,和成人发展阶段向匹配的,分别对应了以我为尊、规范主导、自主导向、内观自变。
POY的创新玩法
第一次跟一群人采用POY方式共读,还挺有趣的,有些玩法值得借鉴 ——
读书的意义
快速翻阅目录,与图卡结合分享,参与共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看到更多,看见不一样
解构
来自设计思维的一个案例,设计师设计马桶座,解构“马桶座”,马桶座=马桶+座位,抓住座位再深入,可以带来很多创新的想法。
将解构应用在读书上,
- 如果可以给这两章重新命名,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
-
围绕你取的章节名,抓取书中关键信息,画成思维导图
针对第四版的第一二章,我的解构
结合图卡分享
盲抽卡片,然后小组分享
- 从书中学到的
- 比较困惑的、想要探讨的 (类似于私董会,有人提出疑问,其他人结合自己的图卡分享观点和建议)
人像卡使用
选取人像卡,哪张更能代表吸引你的高绩效教练,所具备的五个特质。
其实,这也代表了我想要成为的高绩效教练的特质。那么在解构图上做了哪些改变
- 我有哪些洞察发现
- 目前我做的过多过少的是什么
- 我看到了哪些可以提升的机会
带着今天的启发,你会给自己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带进你接下来的一周,来支持你的工作和生活?
在深入探讨书中内容时,所在小组着重探讨的是橡树的根系是什么滋养的。那么作为高绩效教练,如何让自己被爱进行滋养,才能很稳地为别人提供支持,这是在这个环节,自己所感悟到的AHA和需要践行的。
通过以上探索,如何重新书写这两章的内容
此文,便是自己通过重读、共读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