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瞬间我突然想看书了,就好像突然想吃个火锅,突然想看某个电影,从没有这么如饥似渴的想要去看书,不是那种逼着自己为了看书而去看,而是发自内心的觉得我想看书,我的大脑需要新的知识。
想看书是好事,这和我写文章有些联系,通过写东西,我意识到我的输入严重的不足,有很多想法都是碎片式的,我不知道怎样把他们整理在一起,缺乏个人的观点感受,导致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无法顺利的输出,没有输入哪来的输出,所以看书是最简单的输入方式。
有看过一个观点,输出倒逼输入,我目前的状态就属于这种,不知不觉的发生了。
在书籍的选择上,目前我会着重看些心理学,个人管理方面的书,就像老话说的,学会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我需要先提升我的认知,端正三观,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再去扩展其他方面的知识。
我决定写一个#持续读书#系列,对每本看过的书写一篇读后感,不管写得好不好,都希望可以坚持下去。
#持续读书#第一本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
值得推荐去看的一本书。
整本书以人为核心,围绕着自己的内心,对待他人的行为,做了一系列的分析说明,总的来说在为人处世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会让我们的生活轻松很多。
这本书对每个观点都运用了大量的真实案列来说明,让读者更能直观的认识到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运用这一点可以产生什么影响。
其实书里面的很多道理大家都知道,也能认识到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不正确的,难的是将这些正确的观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运用到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和认知上。
这本书有两个观点给我印象深刻。
01.
放松自己,清除疲劳
真正引起疲劳的原因是人的情绪和精神的状态,而因生理消耗产生的疲劳是很少的,正常大脑可以工作8-12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
这一点有些违背了我们的正常思维,大多数人会觉得身体累是因为辛苦工作了一天,如果在家什么事也不干就不会觉得累,其实不是。
可以做个实验,列举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情,最喜欢做的,不管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然后你去持续做一天,我相信这个过程对你来说是享受的,是兴奋的,你会不知不觉发现时间怎么过的那么快,而且丝毫不会感觉到疲惫。
所以如果你经常抱怨工作辛苦,做的不开心,你可以思考下,这份工作是不是你喜欢的,你有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现状。这就不难解释,很多伟大人物的工作时间是超过普通人的,同时他们每天又能保持精力充沛,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又何来的疲惫。
再举个例子,当你工作了一天,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挤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回到家,你觉得很累,什么也不想做,突然,你很久不见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你喝一杯,如果是我,这个时候我就兴奋了,前1秒的不想动消失了,嗖的一下换衣服打扮出门,情绪的转变,让我早就忘了我很累这件事。
其实人的身体没有那么脆弱。不要太小看了它,学会放松自己,清除疲劳。
02.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这句话出自一个真实故事,有位老师给他的学生们上了难忘的一课,这个班的学生常常为过去的成绩担忧,每次交完考试试卷后就忧心忡忡,担心考的不好,以致影响后面的学习。
有一天在实验室上课,老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上,学生们不明白这瓶牛奶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只能安静的坐着看,老师突然一巴掌把牛奶打翻到水槽中,同时大声喊了一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老师叫所有的学生围拢到水槽前仔细看那破碎的瓶子和淌着的牛奶。一字一句的说:“你们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光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老师的表演,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从未有过的知识。许多年后,这些学生仍对这一课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句话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为丢了东西而哭泣,不要为工作出错而哭泣,不要为失恋而哭泣,不要为已经失去无法挽回的人或事而伤心,多想想你所拥有的,把注意力放在现在和未来。
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导致心情不好,或者身体的不适,我也会有这些情绪,但是我能很快意识到我不该有负面情绪,这个时候我会自我调节,我的方法是转移注意力,屡试不爽,非常有效。
比如找一部喜剧片看,或者去吃顿好吃的,去逛个商场买件衣服,千万不要闲下来,一闲下来就容易想东想西,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时,根本就顾不上心情不好了,等回过头来再看这件事,就会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生活还在继续。
一切不好的情绪,都是自己在跟自己过不去,何必呢,跳出来,可以做的事情那么多,要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