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是一种价值取向,也就是物质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者往往把获得和拥有财富视为生活的中心、幸福的根本,以及定义成功的关键。
什么是主观幸福感?
这一概念主要包括三个要点:第一是主观性,也就是说评价的标准是由评价者自己来确定的,而不受其他人的干扰;第二是相对稳定性,指在不同的情境中,基本稳定;第三是整体性,指的是主观幸福感的一种综合评价,包括对幸福的评估和认知判断。
物质主义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一般来说,普遍认为人们通过对物质和财富的需求,而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占有欲得到了满足,那么幸福感就得到了提高。
但是,大量的证据却表明了相反的结论:个体的物质水平越高,幸福感越低。具体来讲,当个体把物质看得太重,其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就越低,越感到不幸福。物质主义者往往缺乏幸福感,他们的利己行为明显多于利他行为,同时也不怎么关心他人,常常表现为不能处理好与周边人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物质主义,就像一种快乐陷阱,若想要维持原有的快乐程度,个体就必须得到更多的物质财富。而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很难得到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实验及其结论:
下面做了一个实验,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被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其中女生占到了63.72%,共计144人。调查发现,平均每月消费支出1000到1500元的人占到了39.82%,1500元到2000元的占到了33.19%。并且,被调查者37.61%来自农村,38.05%来自城市。
得出的结论如下:
第一,大学生物质主义程度越高,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就越低。
第二,物质主义会通过增强社会比较,从而削弱主观幸福感。
第三,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是社会比较在物质主义与心理满意度之间不具有显著中介效应。
总而言之,持物质主义态度的人,更喜欢和别人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会使得心态失衡,致使生活满意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