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玛索饰演的《心火》有着非常普通的情节,却洋溢着古典和浪漫的浓郁气息。这部片子是由英国、法国和美国联合拍摄的,既有英式的古典主义风格,又有法式浪漫情感的诱惑,若隐如现的美式观念。
恰到好处的配乐。电影中始终穿插着如有如无的小提琴曲,烘托了这个电影的古典特质,表现了查理和苏菲克制下暗涌的情感,让两人之间的秘密如隐若现,十分暧昧。英国作曲家Christopher Gunning(曾经为《走出非洲》、《玫瑰人生》配乐)打造的《Making An Heir》电影配乐,由开头的悄无声息、窸窸窣窣到中段的暗波涌起、高潮突现到尾部的忧伤迭起,凄凉悲伤。这首配乐十分契合电影情节和人物情感,可谓相得益彰。(详听http://music.163.com/#/song?id=1207813)
英式的古典主义之美。电影设定的是发生在英国伦敦和乡村,配合人物毫无违和地切换背景。男主是英国贵族,女主是来自瑞士的家庭教师。这让我想到了《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和简之间的故事。巧合的是苏菲玛索的性格像极了简,查理也跟罗彻斯特一样有着英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与不断涌起的情感,这种内外的张力和暗潮涌动令人感到惊喜。《心火》与《简爱》不同的是《心火》更加浪漫,少了些说教,更多地洋溢着性爱的美丽。这就要谈到英国人是如何认识浪漫、爱和性的。但凡看过英国、法国和美国电影也许有这样的一种感受,英国对于爱情和性爱的表现是相当内敛的,体现在人物的情感表露和浮光掠影的镜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艺术之美。而法国从来都是浪漫到骨子里的民族,人物情感表露会很直接,满屏都是爱的气息。相比之下,美国的电影可以说对爱的表露有些黄暴了。所以对于“爱”这个主题,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基因。古典主义之美让人体会到的是距离我们久远的、古典的人事物可以具有穿越时空的魔力,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和亲昵感。古典主义之美是一种复古之美,一种古树发新芽的活力。
法式的浪漫之美。无疑电影中的湖心小屋、成了植物人的伯爵妻子、三天稍纵即逝的爱情、来自异国瑞士的家庭教师、古怪的路易莎和享乐的伯爵等等,这些匪夷所思却又符合常理的具象不断地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力。而其中最最令人畅想当属三天短暂的爱情过后的情感流变,相当的自然。
美式的观念渗透其中。苏菲玛索在电影的最后说道“我没有想到七年来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坚不摧的勇气竟然最后终于实现了”。与查理一起的美国牧羊人也在饭桌上谈到“命运是把握在自己手上”,当时康妮还调侃道“是在美国吧”。这说明了欧洲人和美国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这就引出了索菲玛索对女儿路易莎的一段令人非常深刻的话“I‘m not a servant. I'm a prisoner. So will you be when you grow up. The day you come of age, the gate will close around you because you're a woman! If you marry, everything you own will become the property of your husband. If you don't marry, every profession will be closed to you but one, and that oneis a life of loneliness and humiliation,. They lock you up, Lousia, But there is one door they can not lock. They can't imprison your mind. That's why I want you to learn to read. I want you to have your own life.’”
对苏菲玛索的看法其实一直还停留在她饰演的《芳芳》、《心动的感觉》中浪漫随性的美少女,而这部电影才能反映她的艺术天赋和才能。这部电影完全颠覆了我对她的看法,她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立体,不再是扁平的美人形象,更多的是一个散发着美丽和魅力的女人。豆瓣上的美味苏苏评论苏菲“那样坚韧的女子,在怎样打磨依然脊梁挺直,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从不飘忽,对境遇肯定地说yes或者no,唯一的标准是自己的心。我也仰慕那样的男子,内敛而洁净,因为成熟而微微悲观,不放纵,不放弃,有担当。我沉迷于那样的基调,生活是那样的沉重,层层禁锢重重责任,自由不过是一种臆想。”
最令人感动的是查理和索菲的目光。男子目光清澈,久经世故而避尘染。女子眼神灼然,不是妖艳或妩媚,而是对于生活强大热情的流露,这是我以为极致的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