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于张小龙的分享
1.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教育之于生命 红包、公众号、小程序都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那么得到呢?是不是可以让问题搜得到,变成一个用户使用的场景?通识教育这个词有点深,大众很难直接理解。
2.让创造价值的人获得价值。主动订阅,避免垃圾信息,让你需要的信息送达给你?维护系统的秩序
提升用户的效率,而不是把时间都耗在了得到上,即给予问题的启发,然后直面问题
停留时长衡量APP的价值,不是很好的体现
对于得到,核心点就是让用心写留言的人得到其他用户和平台的反馈,同时促进用户在实际场景中应用知识。
也就是,不让时间都耗在得到上,而是带着知识去实践,去寻找心中的梦
3.让更有价值的人,得到回报,得到用户的头像,也是一种程序
社交产品的理解来看,沟通是把你自己的人设强加给对方的过程。就像现在大家看的电影,不是按照我的兴趣去看的,而是很多时候朋友觉得好看,如果自己不看,会觉得落伍了。
推荐会成为越来越强的帮助人们决策的因素。这就是良知良能,即知识城邦和朋友圈的效果一样,借助口碑化传播,让人愿意打开文章去阅读。
我们并不考虑什么是信息流,而是考虑以什么合理的方式展现信息。自然的展现用户故事,才是最好的方法。
得到目前最缺的就是用户故事,而我要做的就是这块,设计确实太头疼了。。。
对用户,善良比聪明重要,要追求的是自然而然的增长,给现有的用户,提供什么用户,考虑未来更多的需求,
得到的用户增长,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实更重要的,反而是如何维护老用户的粘性,进行转介绍。
运营方案,越是自然,真的是越难,所以越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啊
万物之中,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 —— 《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