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359 写作时间:50分钟 阅读需要5分钟
作为一个起点还不高,但立志在写作上自我提高的初级选手来说,最快的提高方法除了不断的写以外,研究高手是如何做的,也是一个捷径。咪蒙作为一个长期活跃的现象级高手,已经有太多的人研究过她了。不过,获得结论只是很小的一个目的,思考的过程于我来说,会是更重要的收获。
格式
咪蒙文章字数大约都在2000多字,看来这个长度是比较适合用户阅读习惯的。发文章的频率较高,基本上一天一篇。
在排版上,她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每个小节的分隔符号巨大无比,特别明显。每篇文章大概有3个小节,每个小节先抛出一个标题然后开始举例子,具体用实例带动小节的论述发展。(后来也研究了一些其她作者的风格,这种用法还是很常见的,应该是大家公认的结构)
她的文章格式很奇怪,左右留白甚多,每行17字,但是每段不留空。我觉得她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的文章在拉动的时候显得字数很多,增强读者信息量大的主观感受。(这种文字格式其实是跟她的语言风格相搭配的,试想如果习惯写长句,那么如果用她这种风格,每句话占好几行,反而使文字有一种啰嗦的感觉)
文章的最后还需要有二维码,这个基本上是公众号的标配了。
风格
咪蒙自己定位于超级明白大姐,道理完全明明白白的,再贴心的拽两个故事来辅证一下。这种姿态和定位,使得讲得道理有很强的可信度。
在语言上,多采用有力度,直接的短句,配合她的明白大姐的形象,一副快言快语,犀利而混不吝的形象一下在读者心中浮现。她不是来给你和风细雨讲道理的,而是拿针扎你,直接给你扎醒。她这个形象已经鲜明定位。但也偶尔抒情,温情的写一写家庭、生死的感悟,就好像重摇滚乐队偶尔唱唱情歌,给粉丝的感觉既犀利又温情,十分立体和丰满。当然,偶尔温情可以,但总体人格不可变,否则铁粉必将大量流失。
咪蒙的风格十分浅显,语言多为口语化。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她如同聊天而已的风格,也不招人烦。这可能跟她定位的大众群体有关,不适合强思辨类型的写作方式。这种风格可以参考,但不是很好学。毕竟世界上不需要一大堆咪蒙。
我认为她这种每篇都是爆款的情况,应该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的,因为她的受众还在群体广泛,而且会不断的有新人进来。这就是她定位受众群体准确的好处。
唯一的缺点是她这种风格定型,只能不停地宣传政治正确。如果偶尔选择了错误的对象。那么很容易引起反弹。
内容
咪蒙的每个小节基本上都配了一个故事,讲故事使得阅读变得十分轻松。她的故事有名有姓,又很有趣,再带出结论,基本结论不用讲太多(进一步增强了轻松感,人们会觉得听了故事后,又听了一句结论,就有所收获)
她采用故事推动的写作手法有一些好处,第一是增加壁垒。她本身的阅历丰富(或者团队厉害),故事性很好。但同类型的作者如果没有这么多故事,就很难与她竞争了。第二,故事推动可以使读者减少抵触感。我们从小听的纯理论太多,但故事化的讲述方法太少,我们的父母也习惯于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我们,她用故事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读者抵触心理。讲故事的好处很多,如果不能像她这样每篇3个故事撑起骨架,适当穿插一些亲身经历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弱项,值得仔细思考弥补的方法。
咪蒙的诉求点应该是一些很直接的道理,然后用她的语言和故事进行包装,把这些浅显的道理,用大众粉丝的喜爱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其实道理并不能因此变得很深刻。但是她的表达方式和讲故事的能力就可以使她圈粉无数。她这种表达方式,是不好模仿的,因为她首先确定了这种知心大姐犀利的个人风格。单纯的模仿这种风格,很容易让粉丝有种跟风的感觉(这也算是先发者红利吧)。更何况咪蒙很勤奋,文章的数量很多,足可以满足一般人的阅读需求,所以那些只是单纯模仿她风格的作者,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实话说,咪蒙的文章不能使人获益很多,因为可能是故意的,她让自己文章的道理并不很深刻。简单易懂,才能服务大多数不爱思考的粉丝。这其实是一个悖论。文章写得深刻,可以更有效地圈住核心粉丝。但是在网友基数最大的大众粉丝可能不是很愿意看。但是如果你去迎合大众粉丝,长此以往风格就会被确立,很难再改变自己的风格了。
咪蒙的文章基本上都很讨巧,她站着阵线永远是大多数人的阵营。去抨击那些大家公认讨厌,但是又很难直接表达的人。比如渣男,比如不努力的青年。比如什么都不会,但是还很高傲的人。这些人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看着讨厌但是有无计可施的对象。咪蒙用犀利的语言,帮我们把想说但不好意思说的话都写了出来,这是认同感和转发量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这种犀利话的风格,应该也是她所精心选择的,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引发爆款传播。
结合我个人的思考
作为一个十多年的写手,而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相信她对自己文章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学习者,我需要做的是把她每一个细节都反向推断出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有时候从更深思考的角度,我也反思是不是进行了过度的思考?但是,从她受热捧的事实来看,她的个人功力肯定要远远超出我们这些新手,完全不可能在细节上随意而为,必然是有她的深意的。
对比之下,我的论点基本不是很明确,想到哪就写出来并试图往上按,弄得自己都很难整理框架(以后可以每篇只写3个主要论点,每个论点多用字数,论述力图更透彻)她的大标题形式可能不是很好借鉴。因为她的文章形式是每个论点都围绕故事发生,可以把每个论点弄得区隔十分明显,如果我不能给每个论点加上十分明显的区隔(故事应该是很好的区隔方式,当然应该不是唯一的),那么强行分隔会给读者很草率和干瘪的感觉。
从她的风格上,我应该得到的思考是,我也应该慢慢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个人风格。但是有的风格,要求太高,很难短时间内建立。而且太过个性化的风格,会使得受众变窄而且固化。过于追求自己的风格,也许得写作的成本增加。可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还需要继续的探索,风格的确立,还为时过早。
现在我写论述性文章陷入了困境,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先找到3个主论点(找不到?那是我自己对想要写的东西没有系统性的把控,那是另外一个维度的问题了)。结构化的文章是写作前就应该确立的,而不是随着写才慢慢想。那结构就已经没法扭转了。
流畅的文章其实是逻辑的层层递进和情绪的水到渠成,她在这方面节奏感做的很不错。而我的情绪和逻辑很容易被梗住,写的时候十分痛苦,读起来也很生涩。这种流畅感如何培养,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