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今天,感谢生命中的一切都来的轻松愉快并充满荣耀~我是金钱我是力量我是创造,我是觉知我是控制。
月亮的黄星星
今日觉察:
1.今天没有起来跑步,昨天晨跑加工作比较大力,今天缓冲休息一天,明天继续~怎样还可以更好,不能给自己身体太多负担,慢慢来~
2.信任感的建立在哪里都重要
保护膝盖提升肌肉可练习
利用健身机我们可以好好锻炼股四头肌,增加肌耐力。坐到器材椅上后,曲膝然后把脚伸到滚棒下。两手握住椅子两边的把手以固定身体上半部不动,接着双腿打直用力往上抬到与椅子平高后再放松回到原位置。重复上下抬高放下的动作10次,如此重复做3回。
若在家中无健身机而想要练习此运动,可将重物放在小腿上,重量以可承受即可,不需要放太重避免受伤。如此以上述相同的动作练习。
下肢肌肉若太紧蹦,肌肉间拉扯连带也使得膝关节受损。因此做拉伸运动使腿部肌肉放松是相当重要的运动,这里介绍一下怎么做腿后肌伸展。
拉张椅子,屁股只坐满前三分之一位置,右腿弯曲,左腿则伸展打直,脚趾朝上。深呼吸,然后慢慢边吐气边弯腰(背要打直),直到你感觉膝盖后面有拉到筋的微痛感。维持这个姿势30秒,然后再换边做,你也可以轻轻的压着你的膝盖保持腿部伸直;两边都重复做二次同样的动作
蹲马步这个动作对于膝部肌耐力训练非常有效。练过之后用「路遥知马力」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要怎么蹲才正确呢?首先背部平贴着墙,但脚要离墙壁约60至90公分远。接着背往下滑慢慢深蹲,直到身体、大腿、小腿各呈90度。此时稍微调整脚的位置,使双脚与肩同宽,然后维持此姿势1分钟再起身。这个动作要连续做五次,每次都要比前次维持久一点的时间,目标是第五次可以撑住5分钟。(一直知道这个动作一直没怎么练习)
髂胫束 qià jìng shù是髋关节肌肉其中一部分,是由「臀大肌」与「阔张筋膜肌」延伸而出,连接我们臀部到膝部类似肌腱的软组织结构。当髂胫束过度紧蹦时我们膝盖也会感觉不舒服,因此这个部位的伸展放松是很重要的。
拉张椅子坐,右腿翘在左腿上,手则环抱右膝。慢慢把右膝往左肩位置上直到感觉右腿有拉到筋的感觉。维持这个姿势30秒后再把右腿放回地板。接着换边做。两边都重复做二次同样的动作。
3.今日练字~
砍伐,斧正
拓展
缠绕画欣赏
缠绕画欣赏
堂妹发的照片~
4.读书——【趣味生活小史】摘录
生活是简单的,历史却不简单。在这种不简单中,有着独特的韵味和乐趣。
西装:晋升的品味
19世纪40年代前后(晚清),西装传入中国。改革开放后,西装进入内地市场。
回望过去,西装的诞生有三个基础:西装三件套早期雏形的形成、新型织布设备的发明和顶级裁缝的参与。
三件套早期雏形的形成原因比较奇特。1655年是英国鼠疫最严重的一年,仅仅是6月到9月,伦敦的人口便减少了十分之一。祸不单行,1666年伦敦又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灾(连续4天,致使80万人中有70万无家可归)。
不过,这场火灾反而解决了伦敦鼠疫的困扰。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塑造政府“财政紧缩”的形象,朝臣们应查理二世要求,将当时流行的华丽的巴洛克样式男装换成了三件套——简单的紧身短上衣、衬衫、及膝裤(显得比较省料)。
另外,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发明了新型的织布设备,再加上拿破仑战争使巴黎的顶级裁缝逃到了伦敦,西装诞生的基础便都有了。
而在西装的成型过程中,英国皇家军团立下了汗马功劳。英国的皇室乔治四世因为其父乔治三世精神失常而兼任摄政王,皇家军团相当于他的一个玩具。现代男装之父-布鲁梅尔(本是法国的花花公子)在当时负责为军队购买和制作制服,使他接触到伦敦最好的裁缝。布鲁梅尔独具慧眼地把不同的制衣工艺和设计元素结合在一起,为男性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服装式样。他指导裁缝制作贴身合体的设计,简化的燕尾服、亚麻布衬衫,精致的领结以及能掖进靴子的长裤,还将这些外套和裤子改成了简单朴实的素色,这样一来,人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衣服的剪裁和款式上。第一套三件式西服套装——西服马甲、上衣、紧身长裤(据说是由马裤改良的)的形式诞生了。
人们追求的西装风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开始的时候,随着19世纪末美国商业文化潮流,上班族们喜欢西装源于运动的不拘小节以及来自军队的效率时髦。
随着西装的普及,许多工厂都开始生产价格便宜的量产西装。真正的好西装,只有量体裁衣,这同时意味着独一无二。伦敦的萨维尔老街就是定制西装的典型代表,那里聚集着世界上最出色的男装裁缝。即使在当今,萨维尔老街的裁缝店仍然可以代表当今最高级的西服定制水准。影星加里•格兰特曾说过:“买一身好西服,你可以穿上三十年。”
20世纪60年代,反叛精神影响了时尚界。英国“摩兹式”发展出了一些干净简明、充满现代感的时尚风格的西装样式搭配。在美国发起的“孔雀革命”更是强烈冲击了传统的男装色彩,将大量艳丽明亮的颜色用于男装,也对西装造成了色彩的影响。
西装诞生于英国,后来传到印度、日本等地,中国红帮裁缝又从日本习得了西装制作。今天,西装已经占据了男性衣柜的一席之地。(原来是这样的:英国——印度、日本——中国)
不过,在高科技和广告等行业,穿过于正式的西装反而显得格格不入。硅谷的许多大佬都更偏爱休闲服,扎克伯格曾被美国《时尚先生》如此评论:难道花几千美元买两套西装会死啊?
相对于西装的标准化(是非分明),休闲服更为自由,发挥空间更大。我们可以根据时间、场合和活动等因素来决定自己到底要穿西装还是休闲服。
1500年,裂变的口味地图
《全球通史》中提到,1500年前后,大航海时代开启,使各自安于一隅部族和国家连成一体,世界历史由此开始。
《汉书·郦食其传》有言:“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如果你喜欢看美食番,相信一定了解影响食物口味的两个主要因素——食材和烹饪方式。由于这两个因素在先前分别受限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烹饪工具,所以不同地方味道自然不同。然而在大航海时代后,全球的食物口味发生了混合。之后的全球化更是让我们可以品尝到不同地域的美食。
《蒙田妙笔》有一段他巧遇意大利美食家的描述:“他对我发表了一番关于饮食之学的演讲,神情严肃而内容丰富,仿佛向我阐述重要的神学观念。他向我讲解人们从空腹到第二轮、第三轮上菜之间的食欲变化,任何时刻勾引出食欲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监督酱汁的调制,尤其必须要注意各种食材的特性与功效……他是这般洋洋洒洒,侃侃而谈,用字遣词仿佛就像是在对我讲解该如何治理一个帝国。”
真所谓“食色性也”,吃货欢乐多。
从中国说起。1151年10月,宠将张俊为宋高宗赵构摆下了中国历史上有菜单可查的最高级的筵席。这份菜单可在《武林旧事》中查到,席间有200多道菜。
其中41道菜将鱼、虾、蜗牛、鹅、猪、羊、鸽子以煎、烤、炸、煮的方式烹饪而成,42道菜为水果和蜜饯,9道为粥品,29道干鱼,15种饮料,19种糕饼,59种点心。这次筵席的吃法同样讲究。
“再坐”(活动后第二次落座开吃)前先上7道开胃菜,“再坐”后再上3道预备小吃,10道预备菜就有上百个品种的瓜果、干果、冷荤、蔬果,然后再上30个正式大菜,全是荤的。因为张俊了解赵构的喜好,所以这顿饭以清淡为主,品鲜为上,三分之一的大菜都是河鲜,如鲫鱼、蛤蜊、水母等。另外,在主菜中安排了插食,如烤羊肚、蒸馒头等,本来都是些寻常食物,但是张俊让工匠扎成假山和盆景,接着将吃食往上一挂,再改个菜名,立马就不一样了。(真是好复杂呀)
再看日本,在公元13世纪,素食由寺庙开始普及——禅宗曹洞派创始人道元禅师确立了精进料理(日本素食烹饪)。精进料理的首要原则是物尽其用,还原本味。(素食原来起源日本)
道元禅师在24岁远渡大宋修习佛法时,发现中国的许多高僧对“食”的态度一丝不苟,于是他把宋朝道场食物样式带回日本,并著书两本强调饮食之可贵。他曾说过:“一滴水也是佛的生命。” 曹洞派僧人都把食事当作一种修行,食物都是一些素菜。这种方式的食物在初期会让人有些许饥饿感,但可以让人排泄畅通、皮肤变好,体会到微妙的食物原味。(体验过几次,确实不错)
最后,法国——一个食品原料丰富的国家。1533年,14岁的凯瑟琳带着40名厨师和园丁离开佛罗伦萨,前往法国和亨利王储联姻。凯瑟琳曾统治法国长达十五年,对法国美食影响深远。她的厨师们从佛罗伦萨带来了汤、酱油、松露(如今已成了法餐的招牌菜)、迷迭香、杏桃、青豌豆、朝鲜蓟、西兰花等,还为法国王室带来了果酱、蛋糕的制作技术,传播了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是凯瑟琳的家乡)的红酒文化。在她的影响下,法式美食开始渐渐成形。
卡路里的帝国主义
如何衡量食物的热量?欧洲普遍使用焦耳,美国则采用卡路里(1焦耳约等于0.24卡路里)。虽然焦耳也是中国大陆的法定单位,但并不妨碍卡路里的广泛应用。
你知道卡路里的定义么?简单地说,1卡路里的能量可将1克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升高1摄氏度。
将食物热量量化为卡路里,得归功于美国化学家亚特华特。“卡”被国际上定为热量单位是在1896年。那年3月23日的清晨,亚特华特结束了在卫斯理安大学地下室进行的食品热量实验,测出了食物中一些基本组成部分的平均热量。糖类和蛋白质、酒精、脂肪分别能为人体提供4、7、9千卡的热量/每克。理性的美国人对数字的偏爱由此可见一斑。
在此基础上,1911年美国农业部负责营养研究的兰沃,统计了不同时期、不同种族的日常饮食能量(美国最高)。美国官方非常满意亚特华特和兰沃的成果,把卡路里这个单位变成了政府管理工具,一开始用于食品供给和全民消费,后来用于对外政策。
一战在欧洲爆发后,饥荒在美国主要的大城市爆发。对于政府,将粮食量化并分配到每个城市、每个家庭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有了人口普查和食物热量表,困难便不再是困难了。
同时,为了应对战争,卡路里还有别的重要作用。战地记者通过搜寻信息,推断战争双方的食物货源、士兵的口粮有多少卡能量(暗示双方在粮草资源上的优劣);美国救济比利时的时候用卡路里量化救济用的食物量;因为发现小麦面包热量高且便于运输,所以政府立刻扩大小麦种植……密歇根州前州长甚至提出使用卡路里作为世界通用货币,“对卡路里的追求而不是对黄金财富的需求将会是永恒的”,他解释道。(原来卡路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卡路里进一步影响全球,人们吃饭时用卡路里估量自己的能量摄入,一些美食餐馆也根据卡路里调整了菜式的素材,例如将较低卡路里的安纳托利亚酸乳酪替换成高卡路里的百卡玫调味酱,以取得能量值上的均衡。
即使对于印度独立这样的世界事件,卡路里也参与其中。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选择饮食作为突破口攻击帝国主义。如果只有卡路里的管理,食品与劳动、土地是脱节的,所以他有意识地把饮食建议与肥料、烹饪方法、食物的质地和口感相结合。甘地的家乡就有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他尝试不同的饮食,最终相信素食足以满足人体的最小要求。他也曾很长时间不进食,并以此作为政治武器。
今日,很多人在减肥和健身过程将卡路里视为标准,如我今天的摄入一定不能超过多少卡路里或我想通过跑步消耗多少卡路里等。
“香料皇后”的世界之旅
关于香草,你知多少?
在香草的最早种植者墨西哥托托纳克人眼里,香草除了宗教含义,还可治肺病和胃病,帮家人抵挡疾病和诅咒,作为膳食的添加料,等等。
传说托托纳克人的国王喜得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儿晨星公主。晨星公主侍奉谷物女神多年,活得好好的,直到遇见了小鹿王子。小鹿王子爱上了公主,在她必经之路上等候多日,终于忍不住内心冲动拉上公主私奔。两人在逃往深山的途中,遭遇女神手下的祭司,被砍下头颅,心也被挖出来送往寺庙。
这对情侣鲜血侵染的土地上,长出了一丛灌木和一株藤蔓。藤蔓有着纤细优雅的卷须和饱满性感的叶片,缠绕在灌木上,姿态仿佛紧紧拥抱的恋人。藤蔓开出的花朵枯萎后结出的绿色豆荚,随着时间推移会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这种兰花被定为献给女神的神圣礼物,并得名“诸神的甘露”。
征服美洲后,殖民的西班牙人得到的最大的长期财富就是玉米、可可和香草。西班牙人到达墨西哥时,受到当时墨西哥的统治者阿兹特克国王蒙提祖玛热情款待,用涂金小陶罐奉上传统重口味可可饮料——作为餐后佳酿招待西班牙人。国王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这种加了香草的饮料能够极大地增强人的性欲和耐力。
17世纪初,香草仅被视为喝可可的一种香料。不过很快,香草在英国和意大利受到热烈欢迎,又被法国贵族用作饮食中的香料,还开始被拓展到香水行业。
在17世纪,由于香草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需求量越来越大,产量却跟不上了。因为香草源于香子兰的豆荚,豆荚需要自然传粉后才能形成。
香草兰的花在早上开,中午凋谢,下午死去。如果没传上粉,豆荚就不用想了。(也太短暂了吧)
1841年,一个叫阿比尔斯的小男孩用小竹片拨开隔在雄性花药和雌性柱头之间的薄膜,将它们人工授粉,两三天内一粒香草豆荚就形成了。香草行业由此改变,种植地域扩大,产量随之大增(因为之前喜欢且能为这种花传粉的恰恰拉克鸟只有墨西哥有)。
香草产业还为一些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托托纳克人在1520年左右建立了帕潘特拉城,后来这个城市成为了香草业中心,1945年之前香草一直是这座城市的主要收入来源。马达加斯加也是香草出口大城。2005年,香草每公斤470美元,达到顶峰。不过后来价格却滑坡到最低仅为25美元每公斤。价格滑落一方面是由于高价刺激香草产量剧增,导致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是人们研发出低价的人工香料产品。
1925年,香水大师雅克·娇兰(Jacques Guerlain)在香水业首创以香草味为主要香型的一千零一夜(Shalimar)香水,至今仍是娇兰的当家女香。(没闻过呢)
寻找甜蜜的旅程
有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母乳就是甜的,爱吃甜食可谓是一种本能反应。当人吃甜食时,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让人陶醉。
让我们一起看看在历史进程中那些“甜蜜”的故事。
蜂蜜应该是大自然中最容易获得的甜味了,它非常易于食用和保存,不用煮熟也不用冷藏。对于古埃及人来说,蜂蜜曾被当作货币,除了作为食用品和药用品,还用于防腐剂、喂养神圣的动物、宗教仪式等,甚至是法老的象征。
还未驯养蜜蜂的时候,蜂蜜源于野蜂。公元数千年前,蜂蜜猎人们通过跟踪蜜蜂采蜜后回巢的路径,找到野生蜂窝。在殖民时代的美洲,蜂蜜猎人总是独自居住在荒野之中,发现蜂窝后便砍倒大树,把蜂巢装在桶里,危险又孤独。
除了蜂蜜,甜味还有一个主要来源——甘蔗。甘蔗是喜温、喜光作物,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南方。
《本草纲目》言“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玉楸药解》言“蔗浆,解酒清肺”。先秦时代的“柘[zhè]”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
公元前1000年左右,印度人开始通过煮沸甘蔗汁生产固体糖。公元前800年的著作《吠陀经》中多次提及甘蔗,把它当作甜蜜吸引力的象征。公元640年,随着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甘蔗传播到了地中海地区。而在那之前,欧洲人只知道蜂蜜,所以对甘蔗这个能够产蜜的“芦苇”印象深刻。
甘蔗种植文化继续传播着:
1420年葡萄牙人把甘蔗带到非洲西北部的位于大西洋上的群岛和西非;
1493年哥伦布把甘蔗带到了现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
大约1520年甘蔗进入中美洲;之后进入英国、法国的美洲殖民地。
之后,英国手握从荷兰人学来的甘蔗种植技术,又从非洲引入了黑奴大量种植甘蔗,并压低售价,最后取代了葡萄牙人在欧洲市场的领导地位。
蔗糖也从1650年专属于贵族副食,到1850年变成了全国公民的日用品。
17世纪晚期开始,欧洲社会对食糖的消费和生产不断增加,蔗糖与当时的饮茶习惯也开始结合,进一步促进需求。
甜蜜虽好,不可贪吃。
在过去二十年,过多食糖的习惯让美国肥胖人数多了一倍,很多人也没有坚守住“没有蛀牙”的目标,糖尿病也成了许多人的困扰。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完美的人工甜味剂。不过,目前的人工甜味剂的味道还不能让人满意,而且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
常见的甜味剂有糖精——甜度是蔗糖的300到500倍,优点是不会让人肥胖(人体无法吸收),生产过程稳定。
缺点是风味不佳,大量摄入(5克以上)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中毒,在2000年发现还可能会致癌。
另外的还有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虽然通过了安全实验论证,但还是无法让人可以完全放心地吃下去。目前,有许多实验室在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实验,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完美的甜味剂就出现了。到时,全人类将一起欢呼——甜蜜管够。
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的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摘自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感恩今天的优势计划读书内容,虽然并不记得多少,至少了解了几点:①香料香草的过去和传说,甜味的起源蜜蜂甘蔗以及添加剂糖精的简单了解,卡路里的战争衡量故事,西装的起源地从英国流经日本印度最后来到中国,不容易呀,感恩感恩~
5.晚上同事一起吃了个过节饭,吃饭期间讨论到了子女的高考。因为师父的女儿明年面临高考。在选学校专业上面还有很多压力。然后有一个师傅的儿子已经工作了,也是在传授经验什么的。然后我就感觉虽然自己没有做父母,但是我感觉尊重孩子很重要。其实父母就是孩子,人生导师,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帮孩子指明一些道路,但是不能强制孩子,这样是会阻碍孩子自身的生长发展。做老师很难,而怎么样做一个好老师是更难。人生路上会面临不同的老师,而父母是孩子成年时期最重要的老师~再次感恩自己的父母,让自己在充满关爱尊重自己的幸福中长大~
期间隔壁的一桌人,女的特别多,喝酒的呼声很高,比我们先走,但是已经晕的晕倒的倒。关键是还有大概五六岁吧的孩童在。突然就给自己很多触动,这样的父母真的是在认真待自己的孩子吗?不过这也是每个人选择自己的父母,每个人不同的经历而已。我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的生活,只是说如果换做自己,不会选择这么做~
很久没吃这么丰盛了,又吃的肚子好胀好胀。原本打算晚上去上拉丁课的,不过今天就等着看会电视消化一下,明天上午跑步去。有的时候想想,生活不要太逼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就好。
我现在的人生宗旨就是:怎么开心怎么过,怎么自由怎么活。哪怕面临着危机和磨难。也要找到快乐的途径去解决。持有享受生活而不是打发时间的心态。因为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是非常享受的状态,如果不是特别享受,那就努力找到能让自己享受的方法,改变调整自己的心态,去发现这件事能够带给自己的价值,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透过这件事,会有什么收获。带着这样的心情,过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再回头看过去的自己一路走来留下的痕迹,会无比感恩和开心,怎样还可以更好呢?现在的每一天,自己都是无比喜欢自己的,做自己,就是活出最快乐的状态。
6.看了几集很久没看的芸汐传。放松一下心情,看了一会儿之前简书朋友推荐的极速写作这本书,语音写作确实很大提高自己写作速度同步思维过程。还可以顺便检测一下自己的普通话标准程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对于其他的快速录入方式,自己就不尝试了。
感谢今天发生的一切,生命中的一切都来得轻松愉快,并充满荣耀,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