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节,在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折了一个角,今天再次阅读更是感触很多。孩子闹情绪,或是用一个更接地气“撒泼”,对家长都是一个挑战,通常没控制住情绪,家长就会对孩子使用武力镇压。
以安安为例,每次看完20分钟动画片后,总是会意犹未尽还想看,而往往这个时候IPAD的定时已经到了,他就会哭闹还想看。之前我总是会比较粗暴的制止,或是如果当时有事就妥协再看一会。通过这本学习,我发现这两个方案其实都不对。作为成年人,如果我们正在看的电影或是连续剧被别人打断,我们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通过闹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以后都会采取这样的手段达到目的。
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解决,而这三个步骤我用在安安看动画片闹情绪事件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看动画片时间到了后,我会和他平静的沟通,告诉他闹是没有用的,再看5分钟行不行,如果行我们看完就不能哭了,可以从椅子下来玩其他玩具。经过几次沟通,小家伙似乎已经理解了这个方式,不用再反复说明就能理解,情绪得到了很大疏通。
第一步:找对需求,确定沟通
第二步: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说明理由,达成共识
第三步:找到能满足需求的替代方案
作者在这一章还提到了在公共场合闹情绪的解决方案,也带给我很多启发。安安是一个很外向的孩子,公共场合里看到玩具不想走,闹情绪,是常有的事情。以前总是会直接把他抱走或是拉走,尽管他会挣扎,但毕竟还是我的力气大。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开心。看了今天这三个原则,我们确实可以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孩子走出当时的情绪,家长也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会突然暴怒和失控。
原则一:不评判孩子的情绪。
原则二:不控制孩子的情绪起伏。
原则三:不模式孩子的需求
孩子在公共场合闹情绪肯定是有原因,家长需要了解他的需求,并给予接受和陪伴,等情绪平复再去处理。否则孩子哭,妈妈骂,孩子越哭,妈妈更骂,只能是恶性循环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存在的,所以养育孩子并没有标准答案,妈妈们总能在斗智斗勇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但有一点是相通的——看见、接纳、陪伴,这是孩子对妈妈的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