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什么是“逻辑”、什么是逻辑思维、谁都能做到的逻辑发言、逻辑发言的技巧四章。具体内容包括:其实每个人都在运用着逻辑思维、逻辑结构由结论和支持结论的东西构成、归纳是把“不一定100%正确的结论”导出来的推理等。
一、符合逻辑的情况:
1、 有道理讲得通的话是有逻辑的话
2、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3、 逻辑正确不代表道理正确或者结果正确,逻辑正确只在前提正确的前提下确保道理正确。
4、 简单专注的线性思考
5、 捕捉关键点
6、 依据实际调整,对事实加以验证。
二、无逻辑的情况
1、结论不具备事实支持的情况
2、强词夺理,以主观代替客观的情况
3、过于复杂的发散性思考
4、随机猜测,或者列举比对的思维方法
5、依靠构思脱离现实
6、答非所问
给个理由,理由支撑结论、观点并指导行动,让一切都有章法,而不是全凭主观和随意。
给个理由,推出结论,就是逻辑思考的过程。逻辑思维就是学会正确思考的思维,逻辑思维就是把正确的结论推导出来的思维,逻辑思维就是指导我们正确行动的思维。这方面我们缺少必要的学习和训练,适当的了解一些,对工作和生活都有好处。
把复杂的内容用简短的篇幅和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比较容易理解。这本书内容不多但是,重点和要点突出,没有大道理和高深的理论,看完以后有几点启发:
一、有结论也要有支持结论的东西。我们经常无法判断某个说法是否合理,是因为我们不清楚逻辑的基本结构。有结论很重要,但一定要给个理由。这样才是完整的思考过程。
我想表达一个观点或态度,不是我想这样就这样,不是大家都认为这样就这样,而是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
做数学题的选择题时,一共有四个答案,正确的答案一定是通过计算和推导出来的,而不是觉得哪个像就选择哪一个。成绩不好的同学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就是凭感觉,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计算。就像我们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进行逻辑思考一样。
同样的道理,今天是否努力学习和认真工作,也是有理由的。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改变,不愿接受新任务,却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都是因为没有一个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所以正确的思考和表达,一定是有个结论或观点,然后有充分的理由来支撑这个结论或观点。千万不要不给理由,而自信的说,“我就是这样认为的”,这是没有说服力的。
二、绝对正确的道理是不存在的。合理的推导就是把事实和结论联系起来,从当前的事实得出接下来的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有两个,演绎和归纳。演绎就是把正确的结论推导出来的过程。但逻辑正确,未必道理就正确,这个必须说明, 这是两个问题。
归纳方法的出来的结论未必可信。我们看到的每只天鹅是白色,不代表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听工作经验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听主讲人讲到某某学生如何优秀,取得很多成绩,得出学校教学优秀,学生人人成才的结论,很显然,这是有问题的。
结论不是100%的正确的话,这个论证就是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这个也必须说明。绝对正确的道理是不存在的。因此不要固执,不要认为什么都是自己对的,也无需大声强硬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换个环境、换个角度、换个身份,可能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
永远要敞开胸怀,接收更多的信息,接受不一样的观点,综合考量问题的合理性发展方向。试着学会改变,无论是对问题的态度,还是自己人生发展方向,或者对工作的判断,也许会有很多种可能。
正确的结论也不在于表达的声音有多高,态度有多强硬。还是需要通过合理的推导,拿出让人信服,起码也是自圆其说的结论。
三、有逻辑就是把事情简单化。鲁迅说事情都是傻子做出来的。傻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执着,不计得失,不用瞻前顾后,一往无前,一门心思把事情做好,倒是容易取得成功。他可以看到目前行为和将来结果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删繁就简,直奔主题。
聪明人就未必,他在现在和将来之间看到无数条可能的道路,最后眼花缭乱,无从选择,患得患失,也就难走到终点。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要学会把握重点,找出最关键的环节和关系,然后集中精力去解决。
逻辑思维不需要任何道具,一件事如果考虑太多,一定会忽略重点,弱化了我们最需要考虑的事情。比如想做这件事,但考虑身边每个人的想法,思前想后,就不知该如何处理。瞻前顾后的情况太多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做了,最后反而弄巧成拙,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原因。
当然,只了解这点内容显然不够。关于逻辑思维觉得只看不行,关键是要演练,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和运用能力。学校没有这门课,这是个遗憾。虽然理科教学上有这方面的作用,毕竟不是专门的训练。
这本书相对简洁也实用些。细看看,也有很多启发。
觉得不错收藏分享点个赞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