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理论有没有问题?
在证明“起跑线”理论错误之前,必须先介绍两个逻辑推理上的概念:假言三段论与滑坡谬误。
“三段论”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推理形式,它可以灵活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上,帮助我们化繁为简,快速、有效地鉴别逻辑谬误。最典型的例子如下:
钥匙在小包里;小包在大包里;所以钥匙在大包里。
“假言三段论”就是“三段论”的其中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假言”,即带有假设条件,说白了就是所谓的“如果……那么……”
为了更好理解,不妨把“假言三段论”比作一串北京糖葫芦,葫芦串上的每颗糖葫芦都是一句“如果……那么……”举一个较为简单的案例:
如果一个人憋气一小时,他的大脑就会高度缺氧, 这是第一颗糖葫芦;如果大脑高度缺氧,人就会死, 这是第二颗糖葫芦;那么就可以推导出第三颗糖葫芦——所以,如果一个人憋气一小时,他就会死。
这里体现了假言三段论的一个特点:三个假言条件句像葫芦串一样被串起来,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因此从第一个串的信息,就可以贯穿到最后一个串的信息。这也就是假言三段论的要诀。
用字母P、Q、Z来表达刚才所说的憋气这一例子,即P为第一个命题,憋气一个小时;Q为第二个命题,大脑高度缺氧;Z为第三个命题,人死掉。那么我们就可以缩写出一条逻辑公式:如果P则Q,如果Q则Z。那么如果P则Z。
有人说,我如果要在葫芦串里面串30颗“糖葫芦”行不行?你如果乐意又不嫌累的话,是可以的,但是要保证其中的任何两颗“糖葫芦”之间,都是可以顺利传递的关系。
再举一个历史上的案例。孔子做过这样一个论证: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意即,治理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民意,民意如果搞错了,事情能办成吗?事情办不成,国家的整个礼乐制度也就混乱了,刑法就乱了。刑法乱了,老百姓就不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