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儿子又一次站在我面前,带着哭声问我:“妈妈,我考不好怎么办?”
我没当回事,答:“不用担心,好好审题,把会做的题做对就行。不会做的题等老师讲的时候好好听,学会就行了。”
儿子还是站在我跟前,眼含着泪水:“妈妈,可是已经考完了啊。”
我一看,哎呦,没说到点儿上,看来儿子担心的不是考试的时候审题出问题,也不是担心考不好我会说他。看来,这是新原因造成了老问题。
再换个方式尝试:“儿子,你是担心考不好别人笑话你吗?”
儿子“哇”的一声大放悲声。
OK,症结已经找到了。我说:“儿子,没关系的,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绝对不出错。偶尔出错,并不代表你不好。”儿子还在放声大哭,看起来这个说法对他来说也不怎么有效。
怎么办呢?我还能从什么方面来安慰他呢?
可是,时间来不及了,他到了要上学的时间了,姥爷已经喊他出发了。
等儿子上学以后,我觉得饭也吃不下了,一直在考虑他的这个事情。
按照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划分,儿子的年龄正处在童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品质是能力品质。
教科书上也提到,伙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儿子出现比较在意同伴对他的评价的情况,这很好,说明他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发展是协调一致的。
而我现在需要关注的是怎样帮助他做好自我意识的发展,这关系到他个性的发展,也因为这是我的职责和义务。
书上写到:自我意识是儿童与环境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和教师一定要积极努力为儿童形成良好自我评价提供最有效的社会支持。
可是,书上并没有写要怎样做才算是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社会支持。
怎么办呢?
告诉他:你已经很棒了?貌似这种结论有点儿空泛,缺乏说服力。
告诉他那个经典公式:自尊=成功/抱负,他现在稍稍觉得有那么点儿担心,是因为他对成功的定义太高?其实考不到满分也没什么关系?
还是告诉他:你的自我价值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他人对你的评价?其实真的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你?
想了很多很多,突然间我意识到:我在做什么?我这么努力,到底是想解决儿子的问题?还是想努力说服儿子,他不应该沮丧?
理论是很好很好的,道理也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们做不到按道理生活。因为,那太难了!
所以,我决定,今天回家和儿子好好交流一下,不是我做判断,而是让他来说。到底他在担心什么?是有依据的担心还是就不明指向的担心?
因为我知道,陪伴并不仅仅是“有什么事,妈妈会陪在你身边”,更是“有什么问题,妈妈会陪你一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