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小的时候,他要求吃,要求关注,会用哭来求的;用身体去求的;会说话之后,用语言来求得,用行动来求得。他是在为自己,为自己去求得。待孩子长大了,父母的指引下,孩子慢慢的知道,“我”的诉求,有时候也不是随叫随到,说有就有的,有可能是家里没米下饭了,要挨饿了;可能是身边的人没时间,我“孤独”了,周边的环境开始让我们的“自我”不能得到满足,这时候很多的内心的东西出来了,你开始看见了别人,甚至更多的人,例如:你可能会开始知道要去体谅别人了,你会为他人做些什么,利他的心就会出来了,看到小狗狗没东西吃,你内心一种怜悯的心会出来,看到老人,看到小孩,你内心会柔软下来,不由去做些事情;30岁以前,这个时间我不知道怎么定义他,就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我也可以说当了父母之前也是可以的;人就一直在发展我们自己,为自己求,为他人求;出到社会,找到了自己了,然后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这个“我”都满足了,他就又开始思考,“我”还可以做些什么,不只是为了自己的;过于自我的人,是没有“别人的”,没有自我的人,是只有别人没有自己的,所以人没到一定程度上,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在“我”的诉求上没有得到很好的指引,他就会走偏,他不知道他想做什么,或是我可以做什么,他还是在发展“我”的时候,你会为了别人做些什么,或是为了自己做些什么,一直在寻找;成为了父母之后,你会为了家庭为了小孩,为了对方;同时又会出现另一种状况,因为“我”的不满足,你又会去求得你的“欲望”,一直往外求得,成人开始会说“我不满足这样的现状,我要改变,我要更好。”我们努力工作,努力改变,发心都是从“我”出发的,只要有个念头是“我”要怎么怎么怎么样的,那都是为了“我”,没有错,只是说一种现象,但其实我们都在做着利他的事情,在家庭中,环境造就了目前的我们:因为孩子,所以我这么做了;爱人需要我,所以我那么做了;因为家庭的需要,所以我那么多;有了很多的“因为”,所以慢慢的“我”放下了,这个“我”要牺牲很多的东西,例如“我”的时间,“我”的爱好,“我”的很多东西,一直做的就是滋养别人的人,这种是自发的爱的心,有时候你都不用问,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就是这么做了,自主的选择是没有为什么的,这就是利他的心,没有缘由的去爱他、帮助他,甚至家庭整个社会,大到只要看到人,他就想着别人,这是很有慈悲心的一种,一种大爱;我遇到过一位,真的是大爱,很多人做不到的,因为很多欲望;所以当你处在你目前的一个位置的时候,正是环境需要你这样的;你自发去做的一件事情,你自己都不知道的。所以现在很多在说修,自修,活在当下,当下即是未来了,不要想着未来要怎么怎么样,我要干什么干什么,人的一生其实真的很短暂很短暂的,说句不好听的,可能我明天就不在了呢?当下就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做了。当下就是需要我这样做的,那就去吧,不要想“我这么做了,我以后出来社会了,脱节了怎么办,我的技能退化了怎么办啊”,“我这么做了,我跟孩子没了链接了,对别人陪伴少了。”这样的心态,既然当下这么选择了,是环境影响一个气场的影响,安心去做就对了。一定是因为“需要”,你才会这么去做的,我们都是有一颗利他的心。但如果你内心那个“我”,很强大,对现状很不满意,我就要遵寻“我”的指引,我就要做“我”想做的事情,我什么都不管,那去吧,去实现“我”,也没有说这是错的,这就是一种现象,没有好坏。这个“我”那么强大也是要关注的。
记于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