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一二!”
“小脚踩线,我就踩线。”
“小手藏起来。”“我的小手放好了。”
这些口令,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口中,看似每天不经意地说出来,但其实小小的口令有着大大的作用。在我们的一日生活常规里,在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现在的孩子能够听懂口令,并且做得很好,我不由得想起了他们刚来的样子。
就在今年的上半年,我送走了我教学生涯中第二个幼儿毕业班,同时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小班,在开学之际,去迎接了这一批从未出笼的“小魔兽们”,想想那场面,现在都记忆犹新,一个个哭的伤伤心心,还有几个欲破门而出,想要冲出去寻找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幸好,还有一些后知后觉甚是乖巧的娃娃,乖乖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玩着玩具,仿佛眼前这一切与他们无关。
这个场面,对于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很是陌生,他们正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初段——反抗阶段,在人生经历中,第一次与家人分开这么长的时间,并且与陌生的环境和人相处,所以在开学的前一个月里,我们基本是每天早上都在开启激烈的“拉锯战”,直到这场“战役”逐渐平息。再后来,开始了一日常规的训练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慢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日常规训练,这对于刚进小班的孩子们并不容易,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的训练以及记忆。正所谓:习惯成自然。幼儿园教育看似轻松趣味,实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所以由此看来,我们作为师者,特别是幼儿教师,身上肩负着不可磨灭的使命。
现在看来,小班孩子们的变化也是非常的大,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也在有意识地给他们灌输规则意识,让他们置身于有规则的环境当中。
那么,什么是规则意识?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从心理学上来解释,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这种意识指孩子能够理解明白,同时也能表达出来,且行动上也会去遵守规则。当然,对于孩子来说,很多事情,他没有经历过,没有接触过,没有很多的亲身体验,他是不懂的,所以这时候老师与家长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规则能使人形成一种程序规范的自我意识,以及主动遵守规则,自我约束的意识。对于幼儿来说,还处在一个雏形的阶段。规则意识是要从儿童时期培养,逐渐形成一种规范化的行为模式。但是在家里和在幼儿园是不同的,在家里面,家长们会逐渐开始培养规律的作息以及饮食卫生习惯,让幼儿和家人的互动;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就需要逐渐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则,同时也要学会和同伴相处的各种规则,例如游戏中的规则、同伴相处的规则、集体活动的规则等等。
虽然他们现在年纪很小,却是人生中的一个起始的阶段,现在遵守的规则相对简单,却很重要。规则意识的培养固然重要,但不能急于求成。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要遵循这个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