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0年的第一天,一切又都从0开始。不管往事是否能清零,日子还是要继续。早上,天阴沉着,有雾霾,天气比前几天的暖冬冷了很多。老爸以前经常在腊八前后会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小时只是过耳风,但尽管过耳,如今到了这个节日,竟都想了起来,看来小时候听的记得都深入骨髓了,所以说,家长对孩子耳濡目染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把自己裹在羽绒服里,急急切切的往单位赶。
广场上人很多,大香山寺腊八节的广施善粥的活动每年都在进行。粥在桶里热气袅袅,让这隆冬三九天里,感觉很微暖。队伍排的很长,人们都想喝口寺庙里的善粥,好祈求家人或自己来年健康平安。没时间排队,就拍了两张照片,想要赶紧进单位,可却被一友叫住了,她是施粥的志愿者,就这样,一碗热气袅袅的腊八粥递到了我的手里。
当第一次看到香山寺在广场发放的腊八粥时,就做了功课,原来,腊八粥又叫佛粥。据传“腊八”一说源自古印度,与佛祖释迦牟尼的得道有关。说是释迦牟尼得道之前还是一位年轻王子的时候,看到人间充满了不幸的灾难,为了普度众生他舍弃了王宫优裕闲适的生活而到大山里苦心修炼,长达六年而未得道,却因一日只食一餐的苦行僧生活失去了健康,衰弱不堪。便于一个冬日不得已下山,却在山脚得遇一牧羊女。那女子见他面黄肌瘦、生命垂危,便把他带到家中,用羊奶参了粮米枣栗等物熬成香粥让其食用、调理。七日之后他恢复了健康,并于腊月初八日在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从此以后,僧侣和信徒们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便相约每年此日吃杂拌香粥庆贺。因此,“腊八粥”又名“佛粥”,或“福粥”,相传吃了它可得佛祖保佑……自从佛教传入中国,这个习俗自然也被带入我国。所以,每年逢到此日,各地僧侣便纷纷持钵化缘,将在街市和村庄得来的粮米、枣、栗等煮成香粥供佛,并分赠于门徒和善男信女,以求得佛袓赐福和保佑。
在我国,一岁之末为“腊”,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所以就有了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古时在腊八这天,帝王会祭祀八相为来年风调雨水做祈祷。人们将各种五谷杂粮用慢火熬煮,时间要长,寓意粮食收种的艰难。把五谷杂粮熬煮,寓意开年五谷丰登。
但在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小时候,每到腊八这天,妈妈用各种五颜六色的果、蔬做成臊子,臊子里面放上红红的辣椒油,绿油油的菠菜,白白的又长又细又筋道的面条里,浇上五颜六色的臊子,那种香味悠长的一直能持续到来年。
现在生活的快节奏,人们对生活少了应有的仪式感,也是没有时间去讲究这些节日了。每天的忙碌简单而又无奈,一切变得单调无趣,内心空虚寂寞,只是为了生活。生活里的讲究全都被省略了。生活变得少了它应该有的烟火气。
记得小时候,进了腊月,大人们开始准备过年的各种需要,北方先时不产大米,物资流通不畅,但父母相亲们,也会在腊月初五这天,用五种豆子熬成一锅鲜美香甜的五豆粥。腊月里的孩子们先在五豆节里喝满肚子的五豆粥,然后又到腊八节里,妈妈们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将面用碱和上,揉上不知多少遍,然后又饧面一个时辰左右,再把面用粗粗的擀面杖擀开,用刀剺成细如丝线的面条,在翻滚的沸水里煮熟,然后捞在白瓷碗里,浇上五颜六色的臊子,一碗具有秦地风采的腊八面就无敌的端上了饭桌。吃一口香辣绵软……浓厚的乡情里,左邻右舍会相互送着自己家的腊八面,意在尝试百味。那时,物质极为匮乏,但一碗腊八面里,却是满满的人间烟火。吃完了腊八面,年就有声音了,它是五豆绷煮的跳闹声,它是腊八面里各种臊子的攀谈声……
其实,不管是腊八粥,还是腊八面,这一餐一饭无不寄托着百姓平凡而又庄严的期待。
一碗腊八粥,腊八面里,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是浓浓的年声传递,腊八粥喝了,腊八面吃了,年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