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自此以后,每当王朝更迭之时,必然会伴随农民起义,而且往往是冲锋陷阵的主力军。史书记载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地方官派两个军官押着900多名戍卒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渔阳是当时是边境之地。镇守边境往往数年数十年不能返家,老死病死战死边疆是常事。因此可以说,陈胜吴广一行相当于走进鬼门关,生还的可能性极低。
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办事能力强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阳城人,字涉,是个给人当长工的;一个叫吴广,阳夏人,是个贫苦农民。陈胜年轻时候,曾经和别人说:“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别人嘲笑他说:“你是被雇给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贵呢?”陈胜叹息着说:“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
途中经过大泽乡时,突然遇到大雨,一连下了数天,道路无法行走。陈胜估计不能按时抵达渔阳,可是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秦法是要杀头的,既然失期是死罪,反抗暴秦也是死罪,横竖都是死,何不轰轰烈烈地闹一回,对于这件事,《史记》也有明确记载,“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能不能为国而死?)
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戍卒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中的帛书,对这事自然觉得很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一草木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里点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并且陈胜说了一句很有杀伤力,诱惑力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又假借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字起义了。
因此,两千多年来,人们都认为陈胜吴广起义是源自暴雨失期而被迫起义,事实真的这样吗?1975年11月,湖北孝感云梦县出土了一批秦朝竹简,其中就有一篇内容关于“失期”律法的记载。大概意思为:如果朝廷征召迟到3到5天,会被责骂一顿;如果迟到6到10天,就会罚款一个盾牌的钱;如果迟到超过10天,就会罚款1套铠甲的钱;如果征召不去,就会罚款2套铠甲的钱;如果遇到暴雨等自然因素而迟到,就不用处罚。
显然,从云梦县出土的《秦律》看来,秦朝时期的“失期”并不是死罪,也不是什么重罪,《史记》却记载“失期,法皆斩”。司马迁为什么会这样记载?这或许是太史公为彰显汉朝律法之宽厚而故意为之,又或许是官吏欺负百姓不懂法,把它变成勒索钱财的工具。
但是不管哪一种,都说明陈胜吴广起义是早有预谋的。陈胜把他的“富贵,”他的“鸿鹄之志”都押在了这次行动上。去渔阳戍边可能会是死,起义抗秦也可能会死,然而后者却可以实现他的“鸿鹄之志”。因此不管有没有这场大雨陈胜都会寻找机会起义的,他那颗跳动不安的灵魂是不会平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