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有血缘关系或者附则在血缘关系周边的一群人。
最近被家人拉进一个学习群,进群后没有多想以为这是一个学习分享交流的地方,把我自己写的文章顺手转发分享在群里,没有想到的是一次简单的分享引来群主的一片疑问,当时没有看到信息,过后才看到,我不仅也有了疑问,学习交流的群难道不能分享生活随笔得文章吗?我用简单的回复跟群主沟通了一下,群主还是有些勉强,分享文章也就作罢了。顺手翻看了群里的聊天记录,才知道这是一个以群主为主,对群友称作家人的学习群。
我在想既然你把群友称作家人,那么为什么不能让群友分享自己写的文章呢?文章只是生活随笔而已,既没有营销又没有广告的,不影响群的学习主题呀,群友是家人,那么家人的意思你理解吗?为什么把群友称作家人呀?
于是我就想写一篇关于家人这个词的文章,家人本身是个很亲切温暖的词汇,家人的应用范围应该很小而且必须是在一个族群里,这不是一个广泛的词汇。一个群既然把群友称作家人,那么你的群就应该是群友们的家了吧。
家的定义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家人在家里就是合作亲密的关系,家人在家里是可以分享交流的,家人之间既能享受彼此之间带来的温暖跟关爱,又能享受彼此之间的监督和利用。如果说你的群有主题,有限制,那么请你不要把我称作家人,我们只是萍水相逢的群友而已,你的群也不过是自嗨的聚集地,不是家。
家人这个词最早是在一位认识多年的网友那里听到的,我们03年认识,08年她开始做某利的直销员,后来做得特别好,级别也升到了高位,有一次她要演讲,特别想邀请我去她们聚会的演讲现场听她演讲。那时我还在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她就把演讲稿发给我看看,在她的演讲稿中我第一次看到了家人这个称呼,当时就这个称呼问题跟她一起探讨了一会,我说:你这里用的家人这个词是不是用错。她告诉我说:没有用错,在我们这个团体里都是这么称呼彼此。我不属于她们的团体,后来也没当回事。
去年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扩大,经常被拉进营销推广群里,才发现原来家人这个词已经被大家使用的这么频繁这么泛滥了。
在这类群里无一例外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你被称作家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虽然你被称作家人,但你在群里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的家人,在这类营销推广群里你的唯一作用就是花钱跟接受,没有发言权,没有交流权,一切由群主决定。
比如卖水果的,卖衣服的,卖课程的,卖茶叶的,卖玉石的,卖医疗的,卖家具的等等,不管群里的信息多么丰富,群成员有多少,群主独大,把他想灌输给你的东西强加给你,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样组成的群你觉得是家吗?被称作家人的你舒服吗?现在只要被拉进这种家人类型的群里,我都选择了退群。
后来发现家人这个被歪曲了词在群情激昂的传销演说中应用最多。有几次我被拉进网上被称作是家人的演讲群,出于好奇听过几次演讲,感觉不好,见识一下即可。不知道那些被家人打动了的群友们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你如果有这方面的经历的话可以跟我聊聊。
家人是个很温暖的词汇,有血缘关系以及附则在血缘关系上的人都能这么称呼。最亲近的有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结婚以后夫妻双方和夫妻双方的血缘亲人以及附则在婚姻关系中的近亲都能称作家人,婆婆公公,岳父岳母,妯娌,连襟,姑嫂,叔嫂,姐夫,妹夫,弟媳,大兄哥,小舅子等等,这些家人在农耕社会时代就是亲戚,他们的作用特别大,盖房,种地,红白事,都离不开他们的相互关照和扶持。这群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客家排屋,客家围屋,福建土楼。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把家人集中在一起同心协力一起劳作,一起打猎,一起防御着。
家人也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是一个由纽带维系的情感群体,家人之间不用强化彼此的作用,他们会主动地按各自的血缘、纽带决定其亲疏远近的关系,自觉遵守自然形成的规则,成为族群中的一员。
家人必须是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你对待家人的态度就是你人品的最好体现。家人是一个比亲人还广泛一些的用词,家人之间相处的时候必须互相尊重相互理解,面对家人说出的应该是舒心又暖心的话,也应该有诚恳善意的批评语。他们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群人,当你生病了他们会照顾你,当你难过了他们会安慰你,当你成功了他们会为你骄傲,他们惦记着你吃饱穿暖没,时常提醒你别累着自己,不要迟到,注意安全,一边告诉你别乱花钱,一边又怕你出门受委屈。总得来说家人相处很好的是家庭和睦的基本条件。
做为网络用语的家人就是一个变味了的称呼,看似表面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其实只是给各位群友做了一个框子而已。一声家人叫的不是温暖而是约束你的枷锁。
当你不能用家人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时候,请你不要随便把他人称作家人,请你尊重家人这个称呼,不要把家人这个词泛滥使用了。
用原创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让温暖在字里行间流动。生活随手记,温暖自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