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思维导图,我便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在语文教学中,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为零散的知识点繁琐的整理工作而犯愁,比如文学常识,写作顺序,写作方法,描写方法,修辞用法,词语积累理解,层次梳理,语法知识,文言文知识……思维导图的出现,让我在迷茫无奈中豁然开朗。
“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可视化学习策略,以图示(以层级结构为主)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结构化表征(解构、建构、重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科思维的本质及规律性,最终实现学科思维的内化,促进学习者心智结构的发展。”
在系统学习了学科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之后,我开始运用这一工具进行语文教学的探索。
探索一、运用思维导图教读课文,比如分析写景手法。
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整合、分类,使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其写景手法非常典型,几乎涉及到各个层面,我尝试用思维导图做工具,以文中的写景段落为范例,进行了写景方法的可视化梳理。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我先让学生照着老师的导图画——这就是非常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笔记。
思维导图还可以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把学习的重难点用导图呈现,古诗词的构思也被可视化了。我还尝试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绘制一些简笔画,将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事勾勒出来,既有助于重点的突出有助于难点的突破,易于学生理解内容和作者情感;又增添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探索二、用思维导图归纳复习。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思维导图归纳、梳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教师还可以用思维导图上复习课。
探索三、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指导
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过程可视化,让学生在写作前成竹在胸。
探索四、用思维导图提炼答题技巧。例如,在讲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时,绘制导图,让答题过程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习是刺激大脑皮层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大脑皮层兴奋点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我们画思维导图授课,让学生画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鲜明的颜色刺激视觉中枢,写字绘画的动作刺激运动中枢和语言中枢,听老师讲课刺激听觉中枢……从这个角度来看,绘制导图与传统方式的听课学习方式相比,显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条件反射,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