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马标,不是军区大院里的马标,而是大院墙外的那条马路,珠江路上的一小段。自从1970年搬到解放路,我与它保持了40年的亲密接触。
这条马路在过去不是很宽,具体的说就是从南面的围墙到北面快慢车道分隔带那儿。这条马路拓宽的具体时间忘记了,应该是在1996年城东干道(龙蟠中路)建成以后,和后宰门街同时进行的。为了拓宽的需要,南京军区司令部让出了部分地皮,原来用古城砖砌起来的围墙被推倒,新的围墙在如今的位置上立了起来。这条东西向的马路拓宽后,收益最大的其实就是南京军区司令部了,至少通路宽了、商业大楼建立起来了……
没有拓宽以前,司令部围墙这儿的人行道很窄,大概只能并排走两个人。我们每天从这里经过,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马标这条路上,除了北侧的司令部家属区,南侧有三个单位,分别是军区总医院、南京无线电厂和江苏省地矿局。
军区总医院的北门就开在这里,过去这个门是铁皮门,很少见到它打开。铁皮门里面是很神秘的房子。我们经常从门缝中往里看。当年里面的房子是什么样子我记不大清楚了。去年和邻居聊天,他们说起里面有铁皮顶的房子,可能是日本人盖的,房子里面传说存放着供教学用的尸体。经他们这样一说,我倒是记起了好像确实有过这么一回事。正巧去年也听王辅一将军说过,刚解放时,这个位置的房子里存放有很多尸体。我侄女上小学时,这段围墙时常渗水,我哥哥担心围墙会倒,还给报社写信求助,希望总医院能加固这段围墙。
现在这里已成了家属区,一座幼儿园就在这道门前的不远处。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可能不会知道当年这里的传说吧?
南京无线电厂的北大门位于中间,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也正是南京无线电厂职工上班进厂的时间。那会儿,南京无线电厂在我幼小的心目中绝对是一个大厂,每天进去上班的工人骑着自行车像潮水一样,从后宰门涌进大门里面。我们穿过这个大门必须十分小心,有一次我就被一辆自行车撞倒,幸好没有什么大碍。这个北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门柱子,经常会张贴出一张讣告来。也正是这常常贴出来的讣告,让我知道了这个厂历史一定很悠久(退休工人很多)。
如今的南京无线电厂早已没落,这座北门也日趋冷清。每天我经过这里,总会习惯性的往里张望一下,回想起一番当年的盛况。唉……
三个单位中,我感觉最具文化特色的还是江苏省地矿局(过去我们一直称呼它为地质局)。这里也住着我一些小学同学,因而我也能得以机会进去玩。这里面有一座著名的民国建筑,当年国民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就设在里面。现在,这座三层的德式建筑成了南京地质博物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大门两侧,小饭店一家连着一家,小汽车也一辆接着一辆违停在这里,因而这里也成了这条马路上最热闹的地段。
再说北侧的围墙。前面说过,这道围墙过去是用古城砖砌起来的,上面镌刻的文字清晰可辨。有一段时间,南京市ZF大张旗鼓地掀起保护明城墙的运动,号召全社会收集明城砖。也正是在那一段时间里,这道围墙全部被抹上了水泥。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好笑!
如今的这条马路即将迎来新的变化:原南京无线电厂的厂区将被改造成高档商住区。原先临街的熊猫集团医院(后来改成后宰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期已经全部搬到了后宰门的清溪路上。临街的几家商铺也全部搬走了,包括那家坚持了多年的理发店。店主是一位约四十多岁的大姐,带着几位小伙子小姑娘。有一次,这位大姐竟然用了不到五分钟就给我剪了一次发,惊得我再也不敢踏足这里了。还有那家誊印社。2004年,我儿子小升初时,我几次跑到这里复印材料,因而印象非常深刻。再有就是那家小饭店,哈尔滨啤酒很早就在这里打出了招牌,成为南京市早期的客户之一(虽然后来雪花啤酒、天目湖啤酒也轮番进来了)……
随着这座大楼的拆除,未来的马标这条街一定又是一番新的景象。今天我将现在的场景记录下来,将来的你可以再来看看,看看我的这段城市记忆!
2012-08-15 23:27:52
阅读(482)| 评论(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