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人到了而立之年,对世界周遭事物逐步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见解,为人处世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原则。逐渐摆脱了人云亦云的阶段,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到不惑。所以呢,对于快到而立之年的我来说,今天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向大家分享我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我今天所说的题目为圆,说到圆大家会联想到道家的圆,道法自然;佛家的圆,因缘际会;儒家的圆,圆而不滑,方正变通。但作为一个工科屌丝男,我想从理工科的角度来对圆做一个阐述。
大家可能听到过这样的抱怨“这无情的生活,和冷酷的世界,逐渐抹去了我的棱角,浇凉了我的热血,已不见了当年的锐气和锋芒。哎,怎奈岁月蹉跎呀。”但问题来了,我们的棱角当真被抹去了吗?至少,我不是这么认为的。
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当年在《九章算术注》中提到一种方法,谓之“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大体意思是,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得到圆周长从而求出圆周率。这比欧洲早了近两千年,不得不叹服中国古人的智慧。
因此圆,我将之定义为无数多边形。现实中真正的圆是不存在的,以至于很多绘图软件,当我们能将其分辨率调低会发现,圆其实是由很多线段组成,用多线段近似为一个圆。一个三角形,我们磨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不是两个,而是四个,再磨去一个角,五个,最后越磨越多,看似成为了一个圆。古人说,外圆内方,并非外面一个圆里面一个方,其实一个圆就已经道出了其中奥妙,表面看是个圆,细了看其实是个方,两者对立而统一。所以说,生活在抹去我们的棱角的同时,又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棱角,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更全面,足以适应不同的人和事。他也没有消磨掉我们的锐气和锋芒,而是将之收敛起来,隐而不发,使我们更加的深沉与厚重。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抱怨生活抹去了我们的棱角,让我们越来越圆滑世故,而是应该抱怨他让我们的身材越来越圆润了。。。。
还有一点,大家可能还会碰到这种情况,做一件事,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无数的精力和时间,最后却没有取得多大进展,犹如画了一个圆,从起点又回来了原点,顿时产生很强的挫败感,郁郁寡欢。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大家可以联想一下车上的弹簧,从俯视的角度看,你从一个点画一圈,就是一个圆,但你从侧面看,这两个点重合吗?不重合,终点其实已经在起点的上头了。所以,不管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还是做成一件事情,其实都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中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反复,但总体的趋势还是在不断上升和前进的。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因为一时的挫败和停顿而感到沮丧。要始终相信,这件事情只要我用心努力去做了,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提高,总会有收获。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所以,我们做人要圆,外圆内方;做事要圆,螺旋上升;让我们尽量的圆起来,当然,除了身材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