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在我父母身上几乎从未得到过什么物质满足,就比如一件玩具,一个游戏机。每次过年,我都特别渴望得到一把玩具手枪。记得,有一年过年,我跟父亲去街上。我特别喜欢一件玩具手枪,在卖玩具的小摊边站了很久,于是我鼓足勇气告诉父亲,我说我想买一把玩具手枪,父亲咬牙切齿的说了一句,要那干什么,能吃能喝。直到后来长大成人,我都一直记得那一种明明能得到,且不能满足的失落感。我不但认为家里很穷,我还认为买玩具就是有错。那种无能为力的自责感、沮丧感,就好比自己被下了诅咒,永远无法逃脱。自此以后所有关于物质消费的东西我从来不和父母商量,我都是偷偷的攒钱,偷偷去买。因为我也知道即使商量也是乱花钱的无用论。说不定又是一顿数落。这样就导致,从小到大在消费观上从来没有被正确引导过。都是靠自以为然的情况去消费,吃过的亏也数不胜数。我也见过好多被穷养过的人都有报复性消费的习惯,并且在理财管理这一块做得一塌糊涂,准确的说,这因该是物质从未满足而导致的一种心理补偿。这种孩子,从小天性对“穷”、“钱”敏感,也从未感觉到家庭能承担物质消费的踏实感。
当然,穷养不单单只是带来消费观念的问题。还有极大程度的心理问题,当别人谈论关于高档消费问题时,会自觉回避。很怕去陌生的消费场所,即使知道价格不是很贵,心里还是会有胆怯。也会自然和比自己家境好的孩子疏远。不会主动去和他们交朋友,总感觉会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无法逾越。久而久之,既孤独又无奈。缺乏自信又无力还击。他们很少谈及家庭条件,也怕别人问及家庭条件相关的问题。从来不会觉得家庭在物质方面会带来安全感。
其实这一切的源头都是一个错误,也许在父母的眼里只是怕你乱花钱,怕你对钱有错误的消费观。所以会给孩子灌输家里很穷的思想观念,自以为是的认为这种防御针是最见效的。其实不然,事情恰恰相反。反而以我观察,从小能得到物质满足的孩子,更自信,更阳光。谈论起自己的家庭更自豪,与自己的父母关系更融洽,更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这世界,我认为从来没有什么浑然天成的结果,都是无独有偶的关联。你认为的对也并非真正的对,而别人口中的错也未必是真正的错。为人父母的,你所对孩子所下的结论是否是你结合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对照自身,设身处地能站在自己孩子角度,给出的中肯结论呢。也许人生的最大悲哀就是,当你明白这所有的一切的时候,已经不复当时。即便有据理力争的能力,也不存在势在必行的立场了。所以我写这些,希望正在为人父母的你,多了解孩子心理,能够在处理上下两代人的关系上能制定出更合情合理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