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频繁整理旧物,整理的过程中理出了很多之前不曾想到的问题。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爱乱花钱,且花钱非常随便的人,完全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决定花什么钱,怎么花,花多少,花在哪里,因此常常乱买一堆乱七八糟根本用不上的东西,钱也因此败光。于是房间逐渐被乱七八糟的东西塞的寸步难行,陆续理了半个月,该扔的扔,该送人的送人,顿时整个屋子一片神清气爽,简洁到不能再简洁,让人心里爽翻。说来很微妙,下班回到家后看到凌乱的房间和整洁的房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后者更容易让自己放松,心情也会好很多。
整理的过程中,我在把这些东西怎么处理的问题上纠结了很久,我是个有恋物癖的人,留东西有一种情结,毕竟当时再买的时候都是自己想要的,是自己喜欢的,所以导致在收拾的时候80%的东西处在一个丢了舍不得,不丢用不上的状态。于是我开始把不要的东西挂在咸鱼上,希望能转手低价卖掉,这样不至于浪费(很多东西都是八成、九成新),也算是为东西找了一个新主人让它能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在闲鱼转手卖旧物的时候,需要解答别人的疑问,导致频繁的看手机,还要面对讨价还价的人扯皮,很多人来东问西问但最终都没有买走,耽误我很多回答问题的时间。这个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一直有事挂在心头又急不可耐要解决的那种感受,就像有个小虫子在心里缓慢爬行挠的心发痒,时不时的骚扰你一下,耗费你的CPU内存!半个月之后索性下定决定,算了,一股脑儿全丢了一了百了!
于是,整个世界都清静了。
细思恐极,经过这次大清理之后对购物这件事瞬间肃然起敬。整理旧物时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让我明白,以后的每一笔消费都要慎重再慎重,因为每一笔消费花掉的除了你大把的钞票还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从挑选、比较商品到选择购买渠道,再到喜新厌旧情绪滋生后的旧物处理,整个作案过程能一气呵成做完的极少,绝大多数人都是把自己耗在里面,选择困难症患者更甚。
还有就是买什么的问题。在这80%非常规性用品中,有牌子的物品询问的人比较多,卖出去的数量也比非品牌的数量要多。再买东西的时候,如果实在选不好,尽量挑有牌子的性价比高的东西买吧,大牌的话也尽量挑经典款,毕竟从投资学上讲,有品牌的东西、经典的东西相对保值。虽然这些保值看起来并没多大意义,心理上的感受会很不一样。
仔细想想,我们购买的东西其实80%的日常生活里都不大能用到,我们上班、上学、出门、在家能用上的东西,大部分都只有那么固定的几件而已,下次购物一定要先问问自己,这个东西是我自己真的需要?还是别人希望我需要?
less is more。最近在学着简化生活,尽量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管做什么都尽可能的让它看起来更简洁和清爽,否则都是累赘。真正消磨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前前后后的周折。是你得特意为之排一个时间段的无奈感。这种简化,首先得从购物开始。
另外,陈忠实先生今日过世,敬哀。我没看过他的作品,除了《白鹿原》,是先看了电影再有兴趣看原著的。《白鹿原》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表的,那是个还有人对文学两个字充满热忱,结结实实写长东西的时代。那个时代,“文学青年”四个字,还不是拿来嘲笑人的。和我们这个时代的解释,好像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