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者:某刊物
回答者:小托夫
1/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的,为什么要写?
其实从高中时期就有写了,只不过那时对文学的认识还很欠缺,大多是练笔之作,谈不上成熟。但那些尝试为后来、为现在的写作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对我个人来讲,是有点意义的。至于为什么要写作?就像梵高为什么要画画呢?大致和他的想法一样。如此。
2写小说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目前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借此实现经济自由,想去哪就去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多好。但现实就是一条无形的绳索,它捆绑着你,让你无法动弹:哪也去不了,乖乖地就地服软。照此比喻的话,写作带来的经济自由就是一把剪刀,剪断捆绑着你的绳索,让你得以行动自由:想去哪就去哪,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天知道我多么希望能够有一把剪刀啊,剪断捆绑在身上的绳索,获得自由之身:去想去的地方,写想写的东西。
3河南90后小说看起来在全国来看并没有爆发,你认为和中原作者的传统有关么?
不仅仅是河南一家不爆发,全国都一样,至今尚未听说哪一省份有一个或多个赫赫有名的90后作家出现?在我看来,这很正常。我现在清晰地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出名要趁早”对于一个年轻作家的毒害,何其深远!仓促中为争赶什么写出来的东西多半都不会好。在文笔、思想、理解、技法都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去触碰自己无法胜任的题材或体裁,这已经构成了劣作的基本条件。如果这时候没有人提醒你反倒有不少人为你拍手叫好,那你可要警惕着了,“捧杀”虽然甜蜜,但那也是一种毁坏的手段,不能不深思。
中原,在古代时就是一块帝王将相们拼死争夺的肥肉。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现在看来,地位是衰弱了。时下是现代化工业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农业,固然很重要,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是根本,但却不再是首要。河南和陕西一样,根据地域特色,都盛产乡土文学,都是乡土文学的沃土,历代文学作品字里行间里也都散发着泥土的清香。然而时代步入到当下,年轻一代的作者,不应该再囿于固有的文学车辙中,愈陷愈深;而应该抬起脚来,大步地往前走,走出车辙,走上属于自己的坦途。当今时代多姿多彩,我们耳闻目睹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写的题材有很多,而不仅仅局限在乡土中;我们完全可以走得更快更好,也更远。所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是这个道理。
4面对急剧变化的时代,年轻一代,应该关注什么?
在我看来是内心。年轻一代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也应该热衷于此。这比将大把精力投掷在自己的外表上要好得多。外表是给别人看的,是给熟悉和陌生的人看的,比较虚无缥缈,而内心则是指向自身的。内心深处的困惑、迷茫、彷徨,只有自己才能给出解决的办法,别人是无法给出确定的、适合的答案的。——还是要靠自己去解决。多倾听自己的内心,多和自己的内心做交流,多看些有益的书籍,总归是好的。
5对于你,目前的写作状态是什么?
眼下精力尚算充沛,可写的、想写的题材和故事都比较多。但我对语言的要求比较挑剔,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来切入,我宁愿放置着不写。另外,构思如果不太成熟,我也不愿轻易下笔。因此,虽然有挺多想写的,但大多还没去触碰,先存着,酝酿着,火候到了再开锅,岂不是更好?开的早了开的晚了都不好,开的早了饭没熟,夹生饭,吃着别口,倒掉可惜,实在浪费,开的晚了,饭熟过头了,丧失了口感,也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所以要等待一个顶恰当的时机,伸手抓住,从容写下来!
6工作和写作有什么关系?
有个不影响写作的工作是好的,否则,就不那么好了。作家还是应该有足够的看书和写作的时间,如果每天被工作累得焦头烂额,哪还有闲心坐下来写东西?写作是需要坐冷板凳的,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不是匆匆忙忙中就能草就的。如果能在写作与工作之间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就好了。——虽然这很难,但并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