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两点,多突然醒了,睡意全无,想着自己的作业。这个点,身边的孩子还在沉睡中,我拢了拢她的被子,走到电脑前。有了孩子后,花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自然增多了,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占据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自己的事情,更多的是在孩子入睡后去完成。
家长们聚在一起聊天,共同话题自然也就是孩子的事情,尤其是孩子的学习。同事的孩子上小学了,和她交流的过程中,看到了她身为母亲的焦虑,以及更多其他家长传递过来的不安。我们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早早帮助孩子规划一切,报多种早教班和兴趣班。除去正常课堂任务,孩子还需要额外付出大量学习时间,若非孩子自身喜欢,压力也可想而知。
媒体广告和培训机构不断宣扬赢在起跑线,让孩子从小占据先发优势,获取较高的分数,博得老师的喜欢和更多关注,从而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树立信心。媒体等宣传的起跑线,后面暗藏的根隐喻就是人生是一场比赛,而只要是比赛,就一定会有胜负和名词,一定有人赢,一定有人输,不可能每个人都会成为第一名。但是,人生除了是一场比赛之外,还可能会是其他的什么吗?
吴晓波在他女儿18岁的时候,给她写了一封信,里面提到一件往事。当年,他的女儿初中毕业后去温哥华留学,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不错,期末得了全年级数学一等奖。家长开始帮她规划以后的大学,没想到女儿却说自己想要做歌手。身为财经作家的吴晓波,常年和数据打交道也擅长理性分析,他提醒女儿,按照孩子目前的成绩,两年后考进排名全球前一百位的大学大概有超过七成的把握;但是,流行歌手是一个与天赋和运气关系太大的不确定行业,孩子日后成为一名二流歌手的概率大概也只有百分之十。孩子对音乐的喜爱打动了他,因为,他在孩子眼里看到了光,那是对事物真正的热爱。最后,他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退学并转入音乐学校。吴晓波说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我们需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选择生活和工作。
人生不是一场比赛,从哪里开始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在人生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前面积累的那一点点先发优势终究是会被时间稀释,以至于到最后如果没有后期的持续努力,这些先发优势会彻底消失殆尽。时间才是我们的朋友,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给这个世界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著名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提出过一个三环理论,这三环分别是热爱(喜欢做的事情)、擅长(擅长的事情)和机会(社会需要)。同时,三环模型有三个互相交叉的环,那里就是我们的人生愿景,也就是你将来的自己。如果我们能够顺利找到三环的交汇点,那无疑是一件幸运无比的事情。因为,更多的人,其实没有找到这三个环的交集。如果找不到这三个环的交集而一定要选择的话,我们应该从热爱出发,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因为,我们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才会心甘情愿的付出,才不会抱怨投入和算计得失,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享受这个过程,最后把事情做好,享受生命中的各个时刻,包括失意与苦难。
上帝赋予每个人不一样的潜能,赋予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特质。做为家长的我们,没有必要让这些本来就各具特色的孩子褪去他们的天赋,全部都钻进努力学习考名校的好孩子这个同质化的壳里,让他们的时间都被补习和提前学习占满。让孩子获得充足的睡眠,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是最能确保孩子大脑发育和获得成就感的事情。人生还很长,没必要一开始就拿出百米赛跑的架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