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因了一季《中国诗词大会》而走红,让人对大唐以降的这一古代行酒令颇感兴趣。其名脱胎于韩翃的一句唐诗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香艳繁华,意趣盎然。其实,古代的做法更严苛,比如以某个字限时说出诗句,第一人引用的诗中第一个字就必须此字,第二人则此字须在第二个字位置,以此类推,输则罚酒。这就难得多了,考究的确实是真材实料。因为,那时无“度娘”可偷偷当“场外飞仙”助力哦!
今借此“飞花令”,实实在在飞的是一个“花”字,从今天全年第二个节气(节令)雨水开始,每逢一个节气填一首词,词牌不重复而“花”字从第一首的第一个位置顺移,以此类推,填完二十四首,即又送走一年。这类似于古代另一雅俗“九九寒梅图”之趣味,数九寒冬不易过,天寒地冻困守宅,如何打发?古人为此自主创新了一幅书法描红式的寒梅图,细分为八十一格,自寒冬“一九”第一天开始就涂红第一格,如此,每九是九天,九九八十一天后,傲放的红梅图成,而春天也来了!推窗而望,窗外的一枝红梅正红艳飘香呢,跟八十一格的“寒梅”相映成趣,嘻,该出门踏春啦!
那为何不选择从真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起填乎?这里有个讲究。立春是“东风第一枝”的节气,本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古训,不敢占尽东风第一枝,故从次个节令(古称这些节气为中气,后才并称节气的)开始,如以前杜帝第一个轮回的“二十四节气文”也是从冬至开始的,反正凑够二十四个即可。
雨水,此节气一到,人间春色最浓。而“雨水”含二层意思,既指这个时节将迎来多场对农作物有利的春雨,又指北方的雪已渐消融,汇成雪水流淌于复苏大地上下,也是一派春光无限、草木皆荣、百花齐芳之希望景象矣。诗经里的“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也是此种意境,唯美极了。
闲话休提,进入词题。今天选取的词牌是平韵古牌《临江仙》,该词牌有三种格式,这里选第一格,上下阕各三韵。此牌后被著名的柳永改造为慢曲,拉长为上下阕一共11个平韵,计93字。这里用韵也是刘渊辑录的平水韵,上平一东,飞“花”字起首。配图为故乡老友戴福明先生,按嘱在雨水上午潮州城西之西湖取景摄之而得。潮州西湖,时为古三十六西湖之一,顺注。
临江仙·雨水
花满春城皆锦绣,
令逢雨水晴红。
一池潋滟顺东风。
人非草木,
却亦乐融融。
故里别来无染恙,
月明月暗同同。
欣欣万物簇丛丛。
待春去也,
又忆雨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