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我加入了“思维导图百图计划”,也因为如此,2017年一年成了我思维导图最多产的一年,也成了值得回味的一年。
2018年1月9日,我加入“用以致学 百书研读”计划。目的就是遇到更好的的自己。
路的尽头仍是路,只要你愿意走。
一、为什么要加入?
1、为什么加入这个队伍?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这句话的我的解读就是:我一个人容易懒,很容易放弃;一群人的时候,我就会变得特别有战斗力。
2、为什么加入百书研读?
曾经有人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这样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读书,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个一直的习惯,只是间歇性的。想读书了读一读,想买一本书了会情不自禁地一下子买了好多本回来。参加“百书研读”计划,就是让自己有个目标,行动的目标,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
同时也是为了孩子。之前接触过一个妈妈,她的女儿很爱看书,家里的电视就是摆设。这位妈妈说她从孕期就很爱读书。读书的习惯是影响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3、为什么要参加“用以致学 百书研读”计划?
“用以致学”,我的理解是,带着目的去阅读。带着目的是挑选书籍,带着目的去阅读一本书。百书之后,或许在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张神奇的思维导图,这100本书,一定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都是由我发出,由我的目的发起的。
2017年5月份,因为研发新的课程,对思维导图要有更全面的认识,就看了很多儿童类的思维导图书,之后发现太局限,就开始阅读博赞先生的“Mind Map for KIDS”,看博赞先生的系列丛书,还不行,就又开始跳出思维导图这个框框,阅读很多跟“思维”相关的书籍,了解到底什么是思维。
以上这种体验,就是我对“用以致学”的理解。
百书研读,可以看很多书,可以很随意的看很多书。但是这100本,必须从我要什么开始。
二、我的研读计划
1、完整的老师培训系统(1/2)
2018年,这是头等大事。
“老师成长之轮”:专业知识、课程设计能力、呈现能力、个人魅力、积极心态。感谢汪队提出这样专业的解答。
5项背后都有好多需要阅读的书籍,触发更多的学习动机,呈现更多学习结果。
现在就要执行!
(我感觉我又要买好多书了!)
2、方法类书籍重新研读
2017年匆匆读过,但不是研读。因为在准备世界脑力锦标赛时,我重新读了博赞先生的《思维导图》一书,光是60几页的内容,我就画了7张思维导图,为什么经典会成为经典?因为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章节都很有意义。
选择方法类书籍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研发课程的体验。
3、听书。
和”樊登读书会“接触,也是在一年前,在老公的车上。现在有幸成为了会员,每天在去上班的路上和下班的路上都完成一本书。一个星期挑选出一本书研读,完成一幅思维导图,做好沉淀。
4、亲子阅读。
这不属于研读,但属于目的之内的阅读。每天晚上8:45-9:15半小时亲子阅读,让陪伴高质量!
三、研读方式
思维导图呈现,简书沉淀。
2018,百书研读,123,走起!
我是爱读书(爱画导图)的燕子,希望给孩子们好的学习方法,享受到更多学习的乐趣,希望可以遇到更好的自己,欢迎加入【用以致学百书研读计划】
更多精彩,尽在这里!相信我,打开这扇门,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