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是我初三那一年。
那时我还是一个傻不拉几的非主流女孩。某一天,班级里突然来了中专学校的老师过来招生。按理说我的成绩不算太差,完全可以选择参加中考读一所“正经”高中。虽考不上最好的那个,但中等的学校还是可以考上的。
但当时却不知怎么的,似是被鬼迷了心窍,招生老师口吐莲花、一通输出,把我的魂给勾走了。于是我一心要去读“职中”,家里长辈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职中都是坏孩子、差学生才去的学校。
但最后被我一一说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职可以参加对口高考,考上本科要更容易。当然了,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去职中就意味着学业上可以轻松了,可以暂时摆脱学习的噩梦了。但我那时年纪小,殊不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些已经是后话了。最终,我还是迈进了职中的大门。
在这座钢铁作为支柱产业的城市里,我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这个学校名声一直不太好,存在好多问题学生,甚至小小年纪进监狱的就不止一例。
所以老实本分的我第一次踏进这个校园时,内心也十分忐忑不安,但此时回想一下我又觉得我非常的大胆。因为从小就平平无奇的我居然主动举手当了班长。曾几何时,成为了系里“十分风光”的人物,因为系主任、系干事总是找我帮他们干活……
在职中的三年时光,我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一直在学校里组织活动、参加活动,甚至还参加了校企合作的项目、在市级景点做讲解、在家乡的4A级景区接待旅游团,参加省市级的礼仪大赛。
总之,除了学习什么都做,就是玩。晚饭和晚自习之间的时间,总是和朋友找地方打羽毛球,甚至我们还玩捉迷藏。职中管的不严,所以我们染头、烫头、化妆、带手机上学等等这些事情,老师都不管。对了,学校食堂的饭也很好吃,职中还不用交学费。现在我还挺庆幸没有吃过普高的苦。
到了最后一年,我突然意识到,我还要继续上学,所以我要考大学,我要参加“对口高考”。
突然的转性,让其他同学看我非常不顺眼,他们觉得我在装好学生,明明大家都不学习,偏偏就我要学习,所以我成了大家眼里的“另类”。所以,我被孤立了。
全宿舍八个人,七个人不和我说话。我有一段时间非常痛苦,因为我讨厌身边的每个人。后来我想通了,用三毛的话说“我不怪你讨厌我,因为是我先讨厌你的”。
于是,我给自己洗脑,不是我被她们孤立,而是我在孤立她们,只要我熬过高考,我就赢了。事实上,我错了,人生中不管走到哪里都会遇到讨厌的人,只是如今已经不那么在乎所谓谁输谁赢,做好自己的事才是重中之重。于是,我拼命学习。最后考了514分,我很满意了这个分数,毕竟我是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三年的知识,虽然还是没有够上本科线,不过我也不遗憾。还记得当时压力太大,放学去食堂吃饭的路上都在哭,一边哭一边说“为什么我英语学不会……”不过最后120分的英语卷子,考了97,比我自认为拿手的语文还高了4分。
虽然没有够本科线,但是省内的大专可以任我选了,我在“好城市”和“好学校”之间,选择了“好学校。”所谓“好城市”就是旅游发达的城市,因为对口高考不能换专业,必须继续学习中专时所学的专业。“好学校”指的是旅游不发达,但学校本身口碑很好。思虑再三,我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我做的决定是对的。
到了大学,我没有选择继续做班长。因为听说大学的班长很辛苦,所以我进了系里的学生会。在系宣传部做了一年委员,第二年面试上了部长。
因为中专时专业课方面就有基础,于是我在班里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也考了导游证。大二的时候还到全球知名的主题乐园实习了四个月,拿了一次省级双创比赛的铜奖,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大三那年,我又决定要专升本,因为我觉得这所学校不是我学历的终点,我觉得我和周围的大部分同学的观点不太契合,我要继续读书。
我选择了从经济管理类跨到文学类专业,零基础开始备考,在家中埋头苦读了半年。最终,以全省第二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一本院校。开始了我新的生活。
一眨眼,又是一个春秋。如今已经大四了,仍在备考,打算开启新征程。很喜欢梁启超先生的“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作为一名从中专逆袭到一本的学生,已经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积累知识,成为对社会有贡献、能够为祖国事业添砖加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