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都对“博物馆”这站有种不一样的感觉,要是没什么着急的事情总是会在站台前发一会儿呆,下车的地点就是少年宫。我喜欢少年宫,那些看起来高雅又陶冶情操的爱好都是在那里培养的,感谢舞蹈老师,让我现在体测里唯一不担心的一项是坐位体前屈;感谢手风琴老师,让我现在随便拿一个乐器最起码可以演奏几个调调;感谢演讲口才老师,让我现在总误解自己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感谢绘画老师,让我现在每天涂涂抹抹过的好不快乐。
然而我不喜欢少年宫的会场,即使那里展览过无数次我那些拙劣却又被吹捧的绘画作品。
小学的毕业典礼在那里举行,其实原本是在十字路对角的“北方剧场”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典礼当天突然通知我们改了地点。我们拎着统一用黑卡纸和黑泡沫板手工粘起来的学士帽,冒着雨被爸爸妈妈拽到了少年宫的会场,我坐在一层的最后一排,身后的木门被来晚的学生和家长推来推去,发出刺耳的吱吱嘎嘎的声音,这么多年过去,我只记得一个表现汶川地震的舞台剧和最后那张闪的耀眼的证书,耳边响着的是“少年强则国强”。
时间长了,那些没得到的也就不再想要了。
五年级末的时候,所有小学生都被家长拖着参加各个初中学校的招生考试,那时候可能禽流感还没泛滥,鸡兔是可以同笼的,那时候还不知道要可持续发展,游泳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还同时打开,每天的话题也就是“你考工附了吗?”“你考松雷了吗?”“你考69联中了吗?”小小的人儿,连看电视还只看动画片的人儿,就操心起这些真的很沉重的话题,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考上这些学校,只知道能考上这些学校妈妈会很开心,即使最后哪个也不去。当一次声势浩大的抢生源活动尘埃落定后,这些看动画片的人儿,又都被按回教室,每天照毕业照,填同学录,还签下炫酷的“一帆风顺”,自己却不知道这个年纪帆还没立起来呢,然后把心里的他小心翼翼地放在最后一页。
我从小就懂事,然而我现在很怀疑当时的我究竟是懂事还是胆小,换了两个班主任,我一直是“老师们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这个评语贯穿了我五年时光,初中后同学们慢慢有文采了,也就不再写这句没有用的废话了。小学我得过许多奖状,从国家级到校级,然而我却没得到我最想要的一个。有一天放学的时候班级里乱糟糟的,班主任把我叫到讲台旁给了我一张漂亮宝贝照相馆的艺术照的优惠券,可以照一套价值不菲的毕业艺术照,我说着“谢谢老师”,老师说那你就把其他的奖品让给别人好不好,我当然是点头,讲桌上还放着三四张优惠券,一个人又照不了那么多艺术照,然而直到毕业典礼那天前,老师也没告诉过我他所说的“其他奖品”里包括那张沉甸甸、黄灿灿的“优秀毕业生”的证书。
想起大概是幼儿园的时候,去龙塔录节目,参加那台前些年还很火的“非常静距离”,和其他三个小伙伴演奏手风琴,因为个子高我站在最边上,表演结束后助理给我们四个小女孩发礼物,摄像机还开着,她们先抢走了能演奏的钢琴、小提琴、竖笛的模型,而到了最后我这里是一个脑袋上只有三根毛,长的丑丑的只会摇头的塑料娃娃,我对着镜头依旧微笑,依旧鞠躬,依旧说着喜欢,依旧跟着摄制组逛了一圈龙塔,然而当镜头关上后我就像开了闸一样哭个不停,之后妈妈也陆陆续续地给我买了很多类似于那些能演奏的模型,却都没有兴趣,那个丑娃娃也被扔在了奶奶家,但是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每次看见那个娃娃就哭,直至今日我都固执的不陪任何人逛龙塔,那些没得到的永远也得不到了,却也就不再想要了。
小学的各项活动都是有彩排的,毕业典礼这样的大型演出更不例外,老师的节目只报幕,学生的节目都整个过一遍,我没有节目,是一个从头坐到尾的观众,最后是给优秀毕业生颁奖,我还是观众,毕业学年将近20个班,每个班站在台上的都是班长,而我们班的班长此刻是观众,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用一本艺术照换了我最想得到的东西,后来才知道是那个女生的爸爸暗箱操作,那种心情就像大学里修改了一晚的策划被冠上了同事的名字。正式演出那天,台下的学生起立和台上的优秀毕业生一起背诵《中国少年说》,那天我喊的很卖力,因为很想哭,从此我学会了把噙在眼眶的眼泪咽回去的本领,以至于我的初中、高中、大学同学都问我,除了看电影和失恋,你会哭吗?
可能从那时候起就忘了吧。
那张被放大了的穿着校服敬队礼的艺术照还立在书柜里,至今我都把那张红底的照片看成是一张黄灿灿的奖状,我从来没掂量过那个梦寐以求的证书的重量,甚至因为坐在最后一排都没有看清证书的模样,但每次我站在“博物馆”的站台,穿过偌大的落地窗,穿过一排排黑压压的粗制的学士帽,我都能看见台上那黄灿灿的奖状,依旧很耀眼,却再也不想要了。
打赏和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喜欢我的话还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你原本可以更有趣,给你们带来更多有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