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院
提到大院,也许会有人想到军队大院,也有人会想到机关单位大院。这两个大院都不是我的大院。
我的大院是工厂的家属院。那个时候我还小,跟着父母住在我们工厂的大院里。我们的厂子是当地最大的工厂,直属省上管辖。
说是大院,其实就是几十排平房窑洞。窑洞群中间,东西向有一条马路,把大院分成前院和后院。
我们家住在前院第一排。第一排是所有房子中最长的,由东向西,在西拐角处又向南延伸下去。那时很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在平原地区把房子修成窑洞的样子。那种窑洞全部是用砖砌成的。据说,以前我们的大院是劳改所,也许是为方便劳改犯居住修成那个样子吧。
第二章 前院和后院
因为那条马路的缘故,大院被人为的分割成了前院和后院。前院的孩子们往往很少到后院去玩,后院的孩子也很少来前院玩。大概是原始的领地意识吧。
前院孩子和后院孩子交汇的时候,一般都是两院孩子打架的时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前院和后院的孩子各自有了一个领头王。如果是一边的孩子欺负了另一边的孩子,领头王就会带着自己院子的孩子们去对方地盘讨要说法。两边说不到一起,就会起冲突。那时候大人们都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们的事情。两院孩子干完仗都好多天了,家长可能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都是说说自家的孩子,没有人会为了这个去找对方家长。
前院因为住户多,所以孩子也多。后院的孩子轻易也不来惹前院的孩子,前院的孩子们又分成两拨,一拨是孩子王带着的主力男孩们,另一拨是几个大女孩带着的各种年龄的男女孩子们。我是属于后者队伍的。因为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几个大女孩很护着我。那个时候,家家最少都是三个孩子。前院孩子最多的一家有九个,我是一个特例,家里只有我一个。
因为年龄小,加上没有兄弟姐妹,自然的就有一个叫花儿的姐姐很关照我,而且她们家有四个孩子,三个年龄都比较大,最大的都读初中了,这在当时也是比较有实力了。这种关照表现在平时,就是晚上玩游戏时,有人耍赖欺负我,她会站出来替我说句公道话 。因为她的出手,她们家几个孩子都来帮我,跟她们关系好的孩子自然也来帮腔,渐渐的也就没人敢来欺负我了。
虽然有了结盟的朋友,但是我们也不会欺负别的孩子。只是多了一个玩伴而已。那个时候的孩子们,放学都早,作业也没有多少,基本在学校就写完了。放学回家,家长还没下班,大家书包一放,就在丁字路口的电杆下集合了。
无论春夏秋冬,大家晚上在电杆下的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一大群人一起玩丢沙包、捉迷藏、木头人、踢盒子、老鹰抓小鸡,有时候也跳皮筋。男孩子们有时也玩撞拐。
中间遇到吃饭,家长们便朝着丁字路口的电杆喊孩子的名字,总是有人听到呼唤,还要再玩一把才离去。因为家家开饭时间不一,开饭也不会中止游戏的进行。吃过饭的孩子都会心急火燎的跑回来替换那些还没去吃饭的孩子。游戏成为了一种不可间断的工作。
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家长们又会出来呼唤一次自家的孩子。孩子越来越少,直到最后的几个孩子被家长唤回,当晚欢乐的气氛才宣告结束。